燃气供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953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7 00:05
燃气供热机组,涉及一种燃气热水供热设备,解决燃煤式供热污染大、现有燃气式供热占地大投资大易干烧的问题。包括筒体、换热器和排放筒,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的筒体包括水循环室和燃烧室,燃烧室与换热器的加热室相通,水循环室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水室相通,筒体下部侧面设有与水循环室相通的供水管,筒体底部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气进气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排放筒相连,换热器底部设有回水管;还包括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位于换热器上部,通过水管分别与筒体的水循环室和换热器的水室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干烧现象,提高安全性,换热率高;低碳环保,减少大气污染;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燃气供热机组,涉及一种燃气热水供热设备,解决燃煤式供热污染大、现有燃气式供热占地大投资大易干烧的问题。包括筒体、换热器和排放筒,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的筒体包括水循环室和燃烧室,燃烧室与换热器的加热室相通,水循环室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水室相通,筒体下部侧面设有与水循环室相通的供水管,筒体底部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气进气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排放筒相连,换热器底部设有回水管;还包括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位于换热器上部,通过水管分别与筒体的水循环室和换热器的水室相通。本技术可以防止干烧现象,提高安全性,换热率高;低碳环保,减少大气污染;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专利说明】燃气供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热水供热设备,具体地说是燃气供热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冬季北方供暖大部分采用的是燃煤式热水循环供暖,耗煤量高产生的热能相对来说少,且由于是热水循环,存在水损耗,需要人随时注意锅炉内的水,防止水过少出现干烧现象。而且燃煤对空气的污染也非常严重,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对环境的重视,减少出现雾霾天气,越来越需要一种节能环保型的供热方式,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燃气式供热装备通常采用Π型结构,顶部布置锅炉,结构不紧凑,占地较大,且成本高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供热机组,解决燃煤式供热污染大、现有燃气式供热占地大投资大易干烧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燃气供热机组,包括筒体、换热器和排放筒,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包括水循环室和燃烧室,燃烧室与换热器的加热室相通,水循环室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水室相通,筒体下部侧面设有与水循环室相通的供水管,筒体底部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气进气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排放筒相连,换热器底部设有回水管;还包括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位于换热器上部,通过水管分别与筒体的水循环室和换热器的水室相通。所述的自动补水装置包括水箱,水箱内设有浮球,浮球通过连杆固定在水箱壁上,在水箱侧面通过单向阀连接有进水管,水箱顶部还设有排气窗。所述的水箱可以为两个,顶部通过水管连通。所述的筒体包括筒外壁和筒内壁,筒外壁与筒内壁构成一水循环室,筒内壁构成一燃烧室,筒内壁的顶端与燃烧器相通,筒体的侧面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排热口,通过排热口与换热器的加热室相连。所述的筒体侧面还设有观察孔。所述的换热器包括外壁和内壁,内壁与外壁形成水室,内壁形成加热室,换热器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筒体水循环室上部侧面相通。所述的换热器顶部设有梯形入水装置,梯形入水装置的底部为与换热器宽度相配合的长条状开口,顶部设有与自动补水装置相通的补水口,侧面设有连接筒体的回水口。所述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均匀的连通管,连通管与水室相通。所述的连通管列与列之间交错分布。所述的排放筒开口朝上,侧面设有与换热器相连的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自动补水装置可以防止干烧现象,提高安全性;换热器内设有多个交错分布的连通管,可以使热量与连通管充分接触,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率;采用燃气式供热实现低碳环保,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热效率;整体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小,制作成本低,既可以作为小片区内局部使用,可以大范围内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筒体的立体图,图4是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换热器的立体图,图6是排放筒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中:1筒体,2换热器,3排放筒,4燃烧器,5水循环室,6燃烧室,7加热室,8水室,9供水管,10进气管,11回水管,12自动补水装置,13水箱,14浮球,15连杆,16排气窗,17水管,18筒外壁,19筒内壁,20排热口,21观察孔,22外壁,23内壁,24梯形入水装置,25补水口,26回水口,27连通管,28底座,29外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燃气供热机组,包括筒体1、换热器2和排放筒3,筒体I的顶部安装有燃烧器4,所述的筒体I包括水循环室5和燃烧室6,燃烧室6与换热器2的加热室7相通,水循环室2通过管道与换热器2的水室8相通,筒体I下部侧面设有与水循环室5相通的供水管9,筒体I底部设有与燃烧室6相通的燃气进气管10 ;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排放筒3相连,换热器2底部设有回水管11 ;为了防止干烧的情况,本机组还包括自动补水装置12,自动补水装置12位于换热器2上部,通过水管分别与筒体I的水循环室5和换热器2的水室8相通。所述的自动补水装置12包括水箱13,水箱13内设有浮球14,浮球14通过连杆15固定在水箱壁上,在水箱13侧面通过单向阀连接有进水管,水箱13顶部还设有排气窗16。当水位下降到单向阀阀口以下时,单向阀两端压力不同产生压差,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筒体I和换热器2内,实现补水目的。由于采用的是热水循环,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蒸汽需要排出,水箱13顶部的排气窗16既可以实现排气的作用还可以实现随时观测水位的作用。所述的水箱13可以为两个,顶部通过水管17连通。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筒体I包括筒外壁18和筒内壁19,筒外壁18与筒内壁19构成一水循环室5,筒内壁19构成一燃烧室6,筒内壁19的顶端与燃烧器4相通,筒体I的侧面设有与燃烧室6相通的排热口 20,通过排热口 20与换热器2的加热室7相连。所述的筒体I侧面还设有观察孔21,观察孔21与水循环室相通,可以用来观测筒体I内的水位。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换热器2包括外壁22和内壁23,内壁23与外壁22形成水室8,内壁23形成加热室7,换热器2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筒体I水循环室5上部侧面相通。为了使水进入换热器2时能够分布更加均匀,所述的换热器2顶部设有梯形入水装置24,梯形入水装置24的底部为与换热器2宽度相配合的长条状开口,顶部设有与自动补水装置12相通的补水口 25,侧面设有连接筒体I的回水口 26。水从补水口 25进入梯形入水装置24中,由于梯形入水装置24上小下大,使水流成瀑布状,且梯形入水装置24的底部设有长条状开口,宽度与换热器宽度一致,这样可以使水均匀分布到换热器2的水室8中。为了增加热交换面积,换热器2内壁23上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均匀的连通管27,连通管27与水室8相通。这样可以使水分布在连通管27中,增加了水与热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对水的充分加热,保证供热。为了更好的实现供热,所述的连通管27列与列之间交错分布,这样换热器2内的热气可以与连通管27实现较好的接触,避免连通管27前后遮挡出现加热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供热效果。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排放废气,所述的排放筒3开口朝上,侧面设有与换热器2相连的开口。如图7所示,为了更加美观和便于放置,在本机组底部设有底座28,底座28上设有外壳29,本机组位于外壳29内。工作原理:燃气通过筒体I底部的进气管10进入燃烧室6内,通过燃烧器4点燃,热气进入到换热器2的加热室7内,与换热器2水室8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水通过换热器2顶部的梯形入水装置24由与筒体连通的回水口,进入筒体I的水循环室5内,进行第二次加热,达到供热要求的热水通过筒体I底部侧面的供水管9进入各循环管路中,循环回来的冷水通过换热器2底部的回水管11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燃气供热机组,包括筒体、换热器和排放筒,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包括水循环室和燃烧室,燃烧室与换热器的加热室相通,水循环室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水室相通,筒体下部侧面设有与水循环室相通的供水管,筒体底部设有与燃烧室相通的燃气进气管;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排放筒相连,换热器底部设有回水管;还包括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水装置位于换热器上部,通过水管分别与筒体的水循环室和换热器的水室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