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5867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包括摇窗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摇窗电机、中央车身控制单元、比较器和电阻,摇窗开关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中央车身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摇窗电机经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切换选择以正转或反转方式连接于车身电源和电阻之间,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于摇窗电机和电阻之间,比较器的比较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阻以监测流过摇窗电机的电流来保证电路、电机安全,同时引进中央车身控制单元,采取新控制策略,来避免忘关车窗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车窗玻璃电动控制的自动化智能水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包括摇窗开关、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摇窗电机、中央车身控制单元、比较器和电阻,摇窗开关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中央车身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摇窗电机经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的切换选择以正转或反转方式连接于车身电源和电阻之间,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于摇窗电机和电阻之间,比较器的比较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本技术通过设置电阻以监测流过摇窗电机的电流来保证电路、电机安全,同时引进中央车身控制单元,采取新控制策略,来避免忘关车窗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车窗玻璃电动控制的自动化智能水平。【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窗控制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重型载货汽车电动摇窗机的电动摇窗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摇窗机已经作为标配不仅在乘用车上广泛应用,而且随着人们对商用车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手动摇窗机被逐渐取而代之,电机代替了人手的操作,舒适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附图1给出了现有电动摇窗机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其工作过程为:选择摇窗开关I的状态,其中I档为车窗玻璃上升档,2档为车窗玻璃下降档,O档为关闭档,钥匙电源经保险丝后为其供电,当选择上升档时,继电器3接通电源,继电器4接地,摇窗电机5正向转动,带动驱动机构使车窗玻璃上升移动,当选择下降档时,继电器4接通电源,继电器3接地,摇窗电机5反向转动,带动驱动机构使车窗玻璃下降移动,当选择O档时,继电器均断开,摇窗电机不工作,保持原有车窗玻璃状态。现有汽车摇窗机的这种控制模式决定其必然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第一,摇窗开关选择I档或2档工作时,当车窗玻璃到达最低点或者最高点时,若没有及时松开摇窗开关,就会导致摇窗电机堵转,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出现烧保险或者烧继电器、甚至是烧电机的现象;第二,若摇窗开关在关闭档且驾驶员下车后只关车门而忘记关车窗时,则摇窗电机并不动作,车窗一直保持之前的打开状态,这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因此现有的汽车车窗玻璃的电动摇窗控制结构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汽车电动摇窗控制中存在的由电机堵转而导致烧坏保险、继电器或者摇窗电机的问题以及忘关车窗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采用新的控制策略,完全避免了电机堵转导致烧坏继电器或摇窗电机的现象,同时提高了车窗玻璃电动控制的安全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包括:摇窗开关1、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摇窗电机5,还包括有中央车身控制单兀2、比较器6和电阻7,所述摇窗开关I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所述摇窗电机5经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的切换选择以正转或反转方式连接于车身电源和电阻7之间,所述电阻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摇窗电机5和电阻7之间,所述比较器的比较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包括有车窗上升控制输入引脚a、车窗下降控制输入引脚b、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C、车窗下降控制输出引脚d和车窗保护控制引脚f,所述摇窗开关I包括有上升档、下降档和关闭档,并具有两路信号输出端,摇窗开关I的上升档信号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上升控制输入引脚a,摇窗开关I的下降档信号输出端连接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下降控制输入引脚b,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c连接于第一继电器3的切换控制端,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下降控制输出引脚d连接于第二继电器4的切换控制端,所述比较器6的比较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保护控制引脚f。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比较器6为电压比较器LM324,其参考电源端连接5V直流电源,所述电阻7为小阻值电阻。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采用转换型继电器,所述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c连接于第一继电器3的控制线圈,所述车窗下降控制输出引脚d连接于第二继电器4的控制线圈,车身电源经电路保险后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的上静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3的下静触点连接于所述比较器6的正向输入端和所述电阻7,所述第一继电器3的动触点连接于所述摇窗电机5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4的下静触点连接于所述比较器6的正向输入端和所述电阻7,所述第二继电器3的动触点连接于所述摇窗电机5的另一端。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在其控制线圈接收到启动信号时,其动触点与上静触点闭合,否则动触点与下静触点闭合。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还包括钥匙开关信号输入引脚e,用于接收汽车的钥匙开关信号。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当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引脚e接收到钥匙关闭信号时,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向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c输出启动信号。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其中当摇窗电机5出现堵转时,所述比较器向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车窗保护控制引脚f输入高电平信号,然后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控制其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c和车窗下降控制输出引脚d同时输出低电平关闭号。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I)、本技术创新的在电动摇窗控制系统中引入中央车身控制单元,采用了新的控制策略,提高了车窗玻璃的全自动智能化控制水平;2)、本技术通过在摇窗电机接地之前串入一个很小的电阻并将电阻分压反馈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从而通过对摇窗电机工作电路的电流进行实时检测,完全避免了由电机堵转而导致的保险、继电器或者摇窗电机烧坏问题,降低了汽车的故障维修率。3)、本技术通过中央车身控制单元采用车辆熄火后自动关闭车窗的保护模式,杜绝了驾驶员下车后忘关车窗导致的安全隐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汽车电动摇窗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摇窗开关;2_中央车身控制单兀;3_第一继电器;4_第二继电器;5_摇窗电机;6-比较器;7-电阻;a_f为中央车身控制单元的引脚:a_车窗上升控制输入引脚,b-车窗下降控制输入引脚,C-车窗上升控制输出引脚,d-车窗下降控制输出引脚,e-钥匙开关信号输入引脚,车窗保护控制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包括摇窗开关1、中央车身控制单兀(CB⑶)2、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摇窗电机5、比较器6和电阻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电动摇窗控制系统,包括:摇窗开关(1)、第一继电器(3)、第二继电器(4)和摇窗电机(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比较器(6)和电阻(7),所述摇窗开关(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所述摇窗电机(5)经第一继电器(3)和第二继电器(4)的切换选择以正转或反转方式连接于车身电源和电阻(7)之间,所述电阻(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摇窗电机(5)和电阻(7)之间,所述比较器的比较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车身控制单元(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虎曹鹏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