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711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它由8-14微米的PET层、5-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和PE热封层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的具有防潮能力强、隔氧、保香、避光等优点,耐穿刺、抗拉强度、耐撕裂和耐磨损等机械性能优异,可以满足多种药品的不同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它由8-14微米的PET层、5-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和PE热封层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本技术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的具有防潮能力强、隔氧、保香、避光等优点,耐穿刺、抗拉强度、耐撕裂和耐磨损等机械性能优异,可以满足多种药品的不同需求。【专利说明】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
本技术涉及复合膜,尤其是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
技术介绍
药品包装与普通食品包装不一样,药品包装一般对水蒸气阻隔性要求较高,而食品包装对氧气阻隔性要求较高,水蒸气透过率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管和封口膜的最重要阻隔性能,它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药品的保质期。根据所要包装药品的性质,一般需要设计多种型号的复合膜,从而需要调整生产设备的参数并进行试样,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要提供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以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由8-14微米的PET层、5_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和PE热封层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所述PET层、退火铝箔层或PE热封层上设有激光防伪条纹。所述PET层和石墨烯增强层之间设有多个荧光斑点。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38微米。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60微米。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70微米。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16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的具有防潮能力强、隔氧、保香、避光等优点,耐穿刺、抗拉强度、耐撕裂和耐磨损等机械性能优异,可以满足多种药品的不同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主要由以下各层组成:8-14微米的PET层2、5-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4和PE热封层5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1,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PET层、退火铝箔层或PE热封层上设有激光防伪条纹。所述PET层和石墨烯增强层之间设有多个荧光斑点。用户可以通过激光防伪条纹或者荧光斑点来识别是否为正品。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调整各层的厚度,例如在下述实施例中: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38微米。或者,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45微米。或者,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或者,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60微米。或者,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70微米。或者,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16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由8-14微米的PET层、5-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和PE热封层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退火铝箔层或PE热封层上设有激光防伪条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和石墨烯增强层之间设有多个突光斑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38微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45微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60微米。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7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70微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层的厚度为12微米,所述退火铝箔层的厚度为16微米,所述PE热封层的厚度为50微米。【文档编号】B32B9/04GK203592737SQ201320642261【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7日 【专利技术者】颜成林, 颜成贵, 韩永洪 申请人:江苏东浦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途药品包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由8?14微米的PET层、5?16微米的退火铝箔层和PE热封层顺次复合而成,相邻两层之间设有胶黏剂涂覆层,所述PET层的非粘合面设有35?50纳米的抗菌防水层,所述PET层和退火铝箔层之间设有80?120纳米厚的石墨烯增强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成林颜成贵韩永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浦医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