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416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包括电位器外壳和设置在电位器外壳内的导电元件,导电元件包括沿电位器外壳长度方向设置的带导电轨基体,带导电轨基体的一侧面设置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以及由马蹄形电阻制成的导电轨,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与导电轨的两端相接,电极三位于电极一和电极二之间,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分别接有引线,电位器外壳内转动安装有与带导电轨基体相平行的蜗轮,蜗轮上且与导电轨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多指刷,多指刷与导电轨和电极三电接触,电位器外壳上连接用于带动蜗轮转动的蜗杆。该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能够通过蜗杆驱动蜗轮旋转从而实现多圈调节,保证了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避免了产品端头传动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包括电位器外壳和设置在电位器外壳内的导电元件,导电元件包括沿电位器外壳长度方向设置的带导电轨基体,带导电轨基体的一侧面设置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以及由马蹄形电阻制成的导电轨,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与导电轨的两端相接,电极三位于电极一和电极二之间,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分别接有引线,电位器外壳内转动安装有与带导电轨基体相平行的蜗轮,蜗轮上且与导电轨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多指刷,多指刷与导电轨和电极三电接触,电位器外壳上连接用于带动蜗轮转动的蜗杆。该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能够通过蜗杆驱动蜗轮旋转从而实现多圈调节,保证了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避免了产品端头传动失效。【专利说明】 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位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
技术介绍
随着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电子整机正在向着微型化、薄型化、多功能、高可靠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表面组装元件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需求也在成倍增加。表面组装技术是我国政府大力扶植和推广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前景。表面组装元件(SMD)又名片式元件,是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一代小型元器件,是采用表面贴装技术(SMT)进行电子组装的特殊元器件。由于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引线、组装密度高等特点,因而不断取代传统长引线元器件,成为电子元器件发展的主流。其应用标志一个国家电子工业的组装水平,是电子装备更新换代的基础。作为表面组装元件的一种片式玻璃釉电位器(以下简称片式电位器)进入二十世纪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体积也越来越小。目前,国际上已拥有6mm、4mm、3mm、2mm密封式和敞开片式电位器,并已形成大规模自动化生产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当前国际市场行情分析,片式化元件是世界元件发展的方向,而我国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该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能够通过蜗杆驱动蜗轮旋转从而实现多圈调节,保证了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避免了产品端头传动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位器外壳和设置在电位器外壳内的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包括沿电位器外壳长度方向设置的带导电轨基体,所述带导电轨基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以及由马蹄形电阻制成的导电轨,所述电极一和电极二分别与导电轨的两端相接,所述电极三位于电极一和电极二之间,所述电极一、电极二和电极三分别接有引线,所述电位器外壳内转动安装有与带导电轨基体相平行的蜗轮,所述蜗轮上且与导电轨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多指刷,所述多指刷与导电轨和电极三电接触,所述电位器外壳上连接有用于带动蜗轮转动的蜗杆。上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上涂抹有硅脂。上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器外壳通过环氧树脂进行封装。上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导电轨基体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引线的引线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表贴式安装,适应了电子技术小型化、片式化的发展方向。3、本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避免产品端头传动失效,且其引线伸出电位器,因此既可满足再流焊的要求,又可实现烙铁焊。4、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能够通过蜗杆驱动蜗轮旋转从而实现多圈调节,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电位器外壳;2—引线;3—导电兀件;3-1—带导电轨基体;3-2—导电轨;3-3 —电极一;3-4—电极三;3-5—电极二;3-6—引线孔;4一环氧树脂;5—多指刷;6—蜗杆;7—虫呙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包括电位器外壳I和设置在电位器外壳I内的导电元件3,所述导电元件3包括沿电位器外壳I长度方向设置的带导电轨基体3-1,所述带导电轨基体3-1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极一 3-3、电极二 3-5和电极三3_4以及由马蹄形电阻制成的导电轨3-2,所述电极一 3-3和电极二 3-5分别与导电轨3-2的两端相接,所述电极三3-4位于电极一 3-3和电极二 3-5之间,所述电极一 3-3、电极二 3_5和电极三3-4分别接有引线2,所述电位器外壳I内转动安装有与带导电轨基体3-1相平行的蜗轮7,所述蜗轮7上且与导电轨3-2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多指刷5,所述多指刷5与导电轨3-2和电极三3-4电接触,所述电位器外壳I上连接有用于带动蜗轮7转动的蜗杆6,所述蜗杆6铆在电位器外壳I上的蜗杆孔内。所述导电轨3-2上涂抹有硅脂,通过在导电轨3-2上涂抹硅脂,起到了润滑和保护导电轨3-2的作用。所述电位器外壳I通过环氧树脂4进行封装。如图2所示,所述带导电轨基体3-1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引线2的引线孔3-6。使用时,通过转动蜗杆6,通过蜗杆6带动蜗轮7转动,所述蜗杆6和蜗轮7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梯形齿,从而使多指刷5在导电轨3-2上滑动,进而输出电阻。该电位器可以实现表贴式安装,适应了电子技术小型化、片式化的发展方向,且能够保证零件间的配合精度,避免产品端头传动失效,且其引线伸出电位器,因此既可满足再流焊的要求,又可实现烙铁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位器外壳(I)和设置在电位器外壳(I)内的导电元件(3),所述导电元件(3)包括沿电位器外壳(I)长度方向设置的带导电轨基体(3-1 ),所述带导电轨基体(3-1)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极一(3-3)、电极二(3-5)和电极三(3-4)以及由马蹄形电阻制成的导电轨(3-2),所述电极一(3-3)和电极二(3-5)分别与导电轨(3-2)的两端相接,所述电极三(3-4)位于电极一(3-3)和电极二(3-5)之间,所述电极一(3-3)、电极二(3-5)和电极三(3-4)分别接有引线(2),所述电位器外壳(I)内转动安装有与带导电轨基体(3-1)相平行的蜗轮(7),所述蜗轮(7)上且与导电轨(3-2)相对的一侧面上连接有多指刷(5),所述多指刷(5)与导电轨(3-2)和电极三(3-4)电接触,所述电位器外壳(I)上连接有用于带动蜗轮(7 )转动的蜗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轨(3-2)上涂抹有娃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器外壳(I)通过环氧树脂(4)进行封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驱动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导电轨基体(3-1)上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引线(2)的引线孔(3-6)。【文档编号】H01C1/14GK103794306SQ201210419203【公开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刘敏霞王林孙谊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