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立体视觉多线程跟踪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52888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目立体视觉多线程跟踪定位方法,包括横梁和三脚架,所述横梁固定在所述三脚架上,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着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一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二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二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一摄像机通过第一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一采集卡,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二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二采集卡,所述第一采集卡和所述第二采集卡插在计算机内,所述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所述第一摄像机和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线和第二通用输入输出线连接外触发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硬软件系统,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兼容性,能够实现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重建的并行运行,满足实时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横梁和三脚架,所述横梁固定在所述三脚架上,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着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一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二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二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一摄像机通过第一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一采集卡,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二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二采集卡,所述第一采集卡和所述第二采集卡插在计算机内,所述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所述第一摄像机和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线和第二通用输入输出线连接外触发端。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硬软件系统,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兼容性,能够实现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重建的并行运行,满足实时性要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方法,具体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之一,该技术模仿人眼系统而设计的立体视觉系统,其主要原理是:两台摄像机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靶标进行拍摄,获得两幅图像,即立体图像对,计算靶标在两相机中的视差,根据重建原理即可获得靶标的空间坐标。双目立体视觉是获取空间坐标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该技术常用于对靶标进行跟踪定位。目前,双目立体视觉跟踪定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兼顾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较高的测量精度要求对图像进行较高精度的处理,而普通PC机计算能力有限,这必然导致更多的时间消耗。以硬件处理平台替代PC机实现高速计算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增加了开发难度。此外,软件架构上的单线程工作模式使得PC机只能串行工作,这大大影响了处理的实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分别在硬件系统中和软件架构上进行了改进,大大降低了提取靶标特征点的难度和实现了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重建的并行运行。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横梁和三脚架,所述横梁固定在所述三脚架上,所述横梁两端分别固定着第一摄像机和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一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二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第二红外滤光片,所述第一摄像机通过第一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一采集卡,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二摄像连接线连接第二采集卡,所述第一采集卡和所述第二采集卡插在计算机内,所述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所述第一摄像机和所述第二摄像机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线和第二通用输入输出线连接外触发端。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为不固定结构,调节所述横梁的角度和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集卡和第二采集卡所采集的数据分别由两独立线程进行处理,输出靶标的特征点坐标对,所述靶标的特征点坐标对由一独立线程进行重建,输出靶标的空间坐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硬件系统,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只要设备提供触发信号即可实现对设备动件的跟踪定位;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软件架构,能够实现图像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重建的并行运行,满足实时性要求。此外,本专利技术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实现对处于不同运动状态物体的跟踪定位,具备较强的通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软件架构图;图4为采集与处理线程工作原理图;图5为重建线程工作原理图;图6为间接外触发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摄像机,2、第二摄像机,3、第一红外滤光片,4、第二红外滤光片,5、横梁,6、三脚架,7、第一摄像连接线,8、第二摄像连接线,9、第一通用输入输出线,10、第二通用输入输出线,11、第一采集卡,12、第二采集卡,13、计算机,14、显示器,15、外触发端,16、第一触发电缆,17、第二触发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所示,,包括横梁5和三脚架6,所述横梁5固定在所述三脚架6上,所述横梁5两端分别固定着第一摄像机I和第二摄像机2,所述第一摄像机I的镜头安装有第一红外滤光片3,所述第二摄像机2的镜头安装有第二红外滤光片4,所述第一摄像机I通过第一摄像连接线7连接第一采集卡11,所述第二摄像机2通过第二摄像连接线8连接第二采集卡12,所述第一采集卡11和所述第二采集卡12插在计算机13内,所述计算机13和显示器14连接,所述第一摄像机I和所述第二摄像机2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线9和第二通用输入输出线10连接外触发端15。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6为不固定结构,调节所述横梁5的角度和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集卡和第二采集卡所采集的数据分别由两独立线程进行处理,输出靶标的特征点坐标对,所述靶标的特征点坐标对由一独立线程进行重建,输出靶标的空间坐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两台相机由触发源产生的触发信号触发,产生的图像数据经摄像连接线传输至采集卡。两个采集与处理线程分别读取相应采集卡中的数据,经数据处理后获得靶标的特征点坐标。重建线程读取采集与处理线程所获得的特征点坐标对,经重建后输出世界坐标。如附图3所示,在软件架构中,共存在四个线程,包括一个主线程和三个次线程。继承于QObject类的第一、第二采集与处理类由moveToThread函数分别装载到继承于QThread类的第一、第二次线程类,使得采集与处理类能够运行在独立线程中。同样,继承于QObject类的空间重建类运行在继承于QThread类的第三次线程中。第一、第二次线程分别通过信号槽机制与第三次线程进行通信。主线程提供可视化操作,通过信号槽机制与三个次线程进行通信。如图4所示,采集与处理线程启动后即处于等待接收图像数据状态。当接收到图像数据,该线程立刻进行特征点提取,并将获得的特征点坐标添加到相应的QList中;然后,该线程发射添加完成信号,该信号可自定义为CaptOver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退出线程命令,该线程再次进入等待状态。从接收到数据至发射CaptOver信号为一个运行周期,该周期决定了系统的上限触发频率。如图5所示,重建线程启动后即处于等待接收信号状态。当接收到CaptOver信号线程时,该线程启动相应的槽函数去读取两个QList中的元素。如果第一 QList非空,则读取并删除首元素;否则,去判断第二 QList。如果第二 QList非空,则读取并删除首元素;否贝U,回到等待状态。这种由CaptOver信号启动的读QList方法避免了因循环判断而导致的内存浪费。当成功从两QList中读取靶标坐标对后,该线程的重建函数利用坐标对获得空间坐标(Xw,yw,zw)。如果没有退出线程命令,线程再次转入等待状态。进一步的,根据触发源和触发方式的不同,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以下四种模式中工作。(I)外触发同步跟踪模式首先,使用串口软件(如超级终端)设置相机处于外触发状态。然后,将外触发端口与待跟踪定位物体的控制系统相连。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外触发同步跟踪按键,使系统处于等待状态。控制系统控制物体运动的同时,产生触发信号,保证跟踪定位与运动同步。该模式主要用于跟踪定位处于受控状态的物体。(2)外触发连续跟踪模式首先,使用串口软件(如超级终端)设置相机处于外触发状态。然后,将外触发端与能够产生触发信号的设备(如信号发生器)相连。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外触发连续跟踪按键,使系统处于等待状态。当待跟踪定位物体即将开始运动时,使触发设备以固定频率产生触发信号,实现等间隔跟踪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仰川高欣刘兆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