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它包括若干段依次相连接的单元槽段,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内的玻璃纤维筋笼之间通过施工接头相连接,施工接头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截面为十字形的本体,本体包括相互垂直形成十字并相粘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本体上粘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筋板、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筋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粘接在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相平行对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相对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均为玻璃纤维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属于盾构领域。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深基坑工程中采用的一种围护结构,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基坑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两相邻单元槽段之间要建立一个可以使两相邻单元槽段连接起来的施工接头,也称为槽段间的接缝。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接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柔性接头,特点是抗剪、抗弯能力较差,而且具有较为通畅的渗水通道,例如:锁口管接头,钢筋混凝土预制接头、“V”型钢板接头;另外一种是刚性接头,特点是可以传递槽段之间的竖向剪力,而且具备良好的止水性能,例如:工字型钢接头,十字钢板接头等。十字钢板接头是用10mm左右厚的钢板,在现场焊接成“十”字形状,与先期槽段钢筋笼端部的水平筋焊接成为一体,整体吊装下放到已经开挖好的槽段中。由于地下连续墙部分位于盾构穿越范围内,盾构机掘进时要采用人工凿除的方法将盾构穿越范围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和钢筋、十字钢板全部割除,一般采用乙炔-氧切割,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经济,且有可能导致土砂、地下水从凿除位置涌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使盾构机在掘进时可直接将位于盾构穿越范围内的地下连续墙击碎。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它包括若干段依次相连接的单元槽段,每个单元槽段包括由若干玻璃纤维筋连接形成的玻璃纤维筋笼、灌筑在玻璃纤维筋笼上的混凝土墙体,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内的玻璃纤维筋笼之间通过施工接头相连接,施工接头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为十字钢板,第二接头包括截面为十字形的本体,本体包括相互垂直形成十字并相粘接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本体上粘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筋板、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筋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粘接在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相平行对称,每个第一筋板的一端与第一基板相连接,每个第一筋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相粘接,每个第二筋板的一端与第一基板相粘接,每个第二筋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相粘接,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相对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均为玻璃纤维板,玻璃纤维板中玻璃纤维含量为70%~80%,玻璃纤维板中的树脂为环氧树脂。进一步地,第一基板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二基板包括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一条边、第四连接板的一条边、第五连接板的一条边以及第六连接板的一条边相粘接在一起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以及第六连接板形成十字。进一步地,第一筋板、第二筋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位于第一基板的同一侧。进一步地,第一筋板、第二筋板、第六连接板位于第一基板的同一侧,且第五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第六连接板。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一筋板之间的距离为1.5±0.5m,相邻的两个第二筋板之间的距离为1.5±0.5m。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第一基板的相对的两条边。进一步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板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螺栓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将现有技术中的钢筋笼替换为玻璃纤维筋笼,并改进现有技术中的十字钢板接头,由十字钢板制成的第一接头和玻璃纤维板粘合而成的第二接头结合形成施工接头,在盾构穿越范围内地下连续墙采用第二接头配合玻璃纤维筋笼,在盾构时,不用人工拆除,盾构机刀盘可以直接将其击碎,穿越地下连续墙。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接头由八块玻璃纤维板粘合形成十字玻璃纤维板,设计结构合理,即可由盾构机单盘直接击碎,又满足了施工接头的受力和止水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中第二接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中第二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中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三连接板;4、第四连接板;5、第五连接板;6、第六连接板;7、第一筋板;8、第二筋板;9、连接板;10、螺栓;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3、第一接头;14、第二接头;15、玻璃纤维筋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它包括若干段依次相连接的单元槽段,每个单元槽段包括由若干玻璃纤维筋连接形成的玻璃纤维筋笼15、灌筑在玻璃纤维筋笼15上的混凝土墙体,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内的玻璃纤维筋笼15之间通过施工接头相连接。施工接头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第一接头13为十字钢板。第二接头14包括截面为十字形的本体,本体包括相互垂直形成十字并相粘接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本体上粘接有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筋板7、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筋板8,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粘接在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12相平行对称,每个第一筋板7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1相连接,每个第一筋板7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相粘接,每个第二筋板8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1相粘接,每个第二筋板8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相粘接,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位于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12相对称。第一筋板7、第二筋板8、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均位于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筋板7、第二筋板8均为玻璃纤维板,玻璃纤维板中玻璃纤维含量为70%~80%,玻璃纤维板中的树脂为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板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合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其是一种已知材料,其成分和制备工艺都是公知的,因此本申请中只对玻璃纤维板中的玻璃纤维含量以及树脂类型加以限定,从而保证本申请中的第二接头的强度,而对于玻璃纤维板中其他组分不再赘述。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三连接板3和第四连接板4,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五连接板5和第六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3的一条边、第四连接板4的一条边、第五连接板5的一条边以及第六连接板6的一条边相粘接在一起使第三连接板3、第四连接板4、第五连接板5以及第六连接板6形成十字。第一筋板7、第二筋板8、第六连接板6位于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第一筋板7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3相粘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板6相粘接,第二筋板8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板4相粘接,另一端与第六连接板6相粘接,第五连接板5的宽度大于第六连接板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第四连接板4、第五连接板5、第六连接板6的长度均相等,为165cm,厚度均为1cm;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它包括若干段依次相连接的单元槽段,其特征在于:每个单元槽段包括由若干玻璃纤维筋连接形成的玻璃纤维筋笼(15)、灌筑在所述玻璃纤维筋笼(15)上的混凝土墙体,相邻两个单元槽段内的玻璃纤维筋笼(15)之间通过施工接头相连接,所述的施工接头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连接的第一接头(13)和第二接头(14),所述的第一接头(13)为十字钢板,所述的第二接头(14)包括截面为十字形的本体,所述的本体包括相互垂直形成十字并相粘接的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所述的本体上粘接有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筋板(7)、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二筋板(8),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粘接在所述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并关于所述第二基板(12)相平行对称,每个所述的第一筋板(7)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1)相连接,每个第一筋板(7)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相粘接,每个所述的第二筋板(8)的一端与第一基板(11)相粘接,每个第二筋板(8)的另一端与第二基板(12)相粘接,所述的第一筋板(7)和第二筋板(8)位于第一基板(11)的同一侧并关于第二基板(12)相对称;所述的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筋板(7)、第二筋板(8)均为玻璃纤维板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隧道的地下连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占虎,张英明,夏鹏举,赵小鹏,邵明月,陈郁,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