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模具升降导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951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导轨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中小型液压机更换模具时的升降导轨装置。导轨装置的导轨体上设有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导轨体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机构限定导轨体在工作台水平面上的平动,升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具升降导轨装置与模具之间产生的滚动摩擦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换模的滑动摩擦,从生产上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结构上来说,更为先进且易于操作;从安全上来说,提高了人身安全保障,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导轨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中小型液压机 更换模具时的升降导轨装置。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中小型液压机在模具更换过程中,无论是将模具就位还是将其 搬离工作台,采用的都是操作者人力更换,由于模具本身重量大,加之与工作 台之间的摩擦,直接拖动模具时一方面不易移动,另一方面即使移动了,也将 对工作台及模具的结合面造成损坏,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作为操作者本 身来讲,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中小型液压 机模具更换的就位或搬离时使用的升降导轨装置,该装置使用方便、安全且工 作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导轨装置的导轨体上设有 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导轨体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 机构限定导轨体在工作台水平面上的平动,升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 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具升降导轨装置与模具之间产生的滚 动摩擦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换模的滑动摩擦,从生产上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结构上来说,更为先进且易于操作;从安全上来说,提高了人身安全保障, 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工作台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工作台上的安装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 3所示,导轨装置的导轨体20为杆条状并置于工作台10上开设的 凹槽11内,导轨体20上设有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辊柱的滚动方向与工 作台10的移动方向一致,辊柱包括辊轴26和套设在其上的辊轮25。导轨体20与工作台10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 在导轨体20上的定位销28,定位销28呈对角设置在导轨体20下平面的两端, 定位销28与工作台凹槽11内的定位销孔111相配合,两者均呈铅垂方向布置, 定位机构限定导轨体20在工作台10水平面上的平动,换句话讲,在定位机构 作用下,导轨体20相对于工作台10的台面无法转动和移动,而在垂直于台面 的上下方向上可以移动;升降机构为贯穿设置在导轨体20上、下平面间的活塞, 上活塞21与导轨体20固联,上活塞21上设有螺塞23,螺塞23的作用是为了 方便日后的维修、更换活塞等。下活塞22下移时,其下端低于导轨体20的下 端面并抵压到凹槽11的槽底面上。凹槽11的个数是根据模具的重量而设置的, 升降机构的个数是根据导轨体20的顶起力来确定的。如图l、 2所示,导轨体20的两侧端分别向内设有进油口 24,进油口24与 上、下活塞21、 22间的油腔相通。导轨体20上设有凹槽29,凹槽29均匀设置 在升降机构之间,辊轴26固定在凹槽29内,凹槽29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压盖 27,压盖27中部为孔口状,可以使辊轮25的上部轮体处在显露状,这样在导 轨装置工作时,其上部轮体可以接触到工作台IO上的模具。导轨体20的长度与凹槽11的长度相吻合,当导轨体20放入凹槽11时, 由于长度吻合,实际上己经限定了导轨体20在凹槽11内水平方向的位移,加 上定位销28与定位销孔111的配合,进一步限定了导轨体20的水平位移。升 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10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 具体说就是当模具升降导轨装置工作时,辊轮25的上端端面处在高于工作台10台面的位置且与模具相接触,可以方便地推动模具移动,从而实现换模,不工 作时,辊轮25的上端端面处在低于工作台10台面的位置,这时不影响模具的 正常工作。具体工作方式如下如图1-4所示,将组装后的模具升降导轨装置插入工作台10长方槽11内,使定位销28落入定位销孔111内,此时,模具升降导轨装置的上平面是低于工 作台上平面的。需要更换模具时,由系统来油经进油口 24进入导轨体20的上 活塞21和下活塞22的油腔内,油腔内的油产生向下的压力使下活塞22抵住长 方槽11的底面,向上的压力使导轨体20整体升起,提升过程中导轨体20及其 上设置的辊轴26及辊轮25保持与工作台10的台面的平行状态。此时辊轮25 与模具底面相接触,所以用很小的推拉力就可以进行模具的更换了。更换完毕 后,压力油流回油箱,此时导轨体20自动落下复位。导轨体20的升起和落下 始终是以定位销28为导向的。如上所述的模具升降导轨装置,采用升降导轨装置与模具产生的滚动摩擦 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换模的滑动摩擦,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人身安 全保障,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结构先进且易于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机模具升降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装置的导轨体(20)上设有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导轨体(20)与工作台(10)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机构限定导轨体(20)在工作台(10)水平面上的平动,升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10)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体(20)为 杆条状并置于工作台(10)上开设的凹槽(11)内。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设置在导轨体(20)上的定位销(28),定位销(28)与工作台凹槽(11)内的 定位销孔(111)相配合,定位销(28)与定位销孔(111)呈铅垂方向布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贯穿设 置在导轨体(20)上、下平面间的活塞,上活塞(21)与导轨体(20)固联, 下活塞(22)下移时,其下端低于导轨体(20)的下端面并抵压到凹槽(11) 的槽底面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体(20)的两 侧端向内设有进油口 (24),进油口 (24)与上、下活塞(21)、 (22)间的油腔 相通。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体(20)上设有凹 槽(29),凹槽(29)均匀设置在升降机构之间,辊柱包括辊轴(26)和套设在 其上的辊轮(25),辊轴(26)固定在凹槽(29)内,凹槽(29)上设有与之相 配合的压盖(27),压盖(27)中部为孔口状,辊轮(25)的上部轮体处在显露 状。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10)的宽度大 于设置在其上凹槽(11)的长度,导轨体(20)的长度与工作台上凹槽(11) 的长度相吻合。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销(28)呈对角设置在导轨体(20)下平面的两端。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轮(25)的半,径大于 辊轮(25)圆心至压盖(27)上平面的距离,辊轮(25)的上端面至下活塞(22) 的下端面的距离小于工作台上凹槽(U)的深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导轨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在中小型液压机更换模具时的升降导轨装置。导轨装置的导轨体上设有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导轨体与工作台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机构限定导轨体在工作台水平面上的平动,升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具升降导轨装置与模具之间产生的滚动摩擦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机模具升降导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装置的导轨体(20)上设有辊柱,辊柱之间相互平行,导轨体(20)与工作台(10)之间设有定位机构和升降机构,定位机构限定导轨体(20)在工作台(10)水平面上的平动,升降机构移动时,辊柱的上端辊面处在高于和低于工作台(10)台面两种高度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隆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