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4864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12:15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其制备方法为:分别制备得到壳乳液和核乳液,然后将壳乳液和引发剂滴加到核乳液中进行反应,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应用到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当中,在赋予织物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拒水拒油剂使用耐久性差、牢度低等服用性能方面的问题;同时不会影响织物本身的透气、透湿等性能,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整理剂
,涉及一种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纺织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日益广泛。纺织品特殊性能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使用功能纤维或特种纤维;另一种是使用后整理助剂(又称为功能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整理。其中,纺织品拒水拒油性能主要就是通过后整理的方法来获得。目前常用的拒水剂主要是有机硅树脂和氟碳聚合物,拒油剂则是氟碳聚合物。有机硅树脂拒水剂的缺点是会增加织物表面的起球和脱缝性。如果用量过多,会在极性表面形成双层有机硅树脂膜,降低拒水性。有机硅树脂拒水剂仅有中等的耐洗性和耐干洗性,不拒油和固体污垢。有机硅树脂拒水剂还会提高对疏水性污垢的吸附,排放的整理剂残液对鱼有毒性。而氟碳聚合物既能拒水又能拒油,所以有机硅类拒水剂已逐渐被氟碳聚合物所取代。在所有氟碳聚合物中,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类整理剂因其具有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憎水憎油性等优异性能而成为主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然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作为拒水拒油整理剂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生物降解性问题、手感和牢度问题、不耐洗涤,洗涤后只有经过烘干才能获得拒水性能以及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解决了含氟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在服用过程中牢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单体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氟代单体15~30%,非氟代单65%~80%,功能单体1%~5%,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氟代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非氟代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功能单体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异氰酸酯中的一种。乳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40~60%的阴离子型乳化剂和40~60%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组成,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上述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其中单体按重量百分比称取:氟代单体15~30%,非氟代单65%~80%,功能单体1%~5%,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步骤2,壳乳液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氟代单体、功能单体和一部分非氟代单体,并加入相应质量的去离子水和乳化剂,对其进行乳化15~30min,制得壳乳液待用;步骤3,核乳液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乳化剂,高速搅拌15~30min使乳化剂充分混合,然后加入剩余的非氟代单体,升温至40~60℃,预乳化30~60min后,继续缓慢升温至70~80℃,加入一部分引发剂,待乳液泛滥光后开始计时,保持恒定的搅拌速度反应1~2h,制得核乳液;步骤4,在70~80℃的反应温度下,将步骤2得到的壳乳液和剩余的引发剂分别滴加到步骤3得到的核乳液中,控制滴加速度使其在2~3小时滴加完毕,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5~3h,然后升温至80~85℃反应0.5~1.5h,即得到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步骤1中氟代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非氟代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功能单体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步骤1中乳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40~60%的阴离子型乳化剂和40~60%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组成,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乳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应用到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当中,在赋予织物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拒水拒油剂使用耐久性差、牢度低等服用性能方面的问题;同时不会影响织物本身的透气、透湿等性能,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2.本专利技术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的制备方法,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基础之上,通过调节制备工艺参数,严格控制加料速度,制备出分子结构排列规整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在拒水整理过程中,经焙烘以后,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分子排列规整的网状薄膜,从而提高了整理剂在服用过程中的牢度,使纺织品具有更持久的拒水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单体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氟代单体15~30%,非氟代单65%~80%,功能单体1%~5%,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氟代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提供整理剂拒水拒油性能;非氟代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提高整理剂的拒水性能,但又不降低拒油性能,同时可赋予整理剂良好的的成膜性、柔软性及与底材的黏合性;功能单体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异氰酸酯中的一种,可以自交联或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强韧薄膜,赋予整理织物以耐久性、耐洗涤性;乳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40~60%的阴离子型乳化剂和40~60%的非离子型乳化剂组成,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

【技术特征摘要】
1.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
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
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
单体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氟代单体15~30%,非氟代单65%~
80%,功能单体1%~5%,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氟代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十
二氟庚酯中的一种;所述非氟代单体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
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功能单体
为丙烯酸-β-羟丙酯、丙烯酸-β-羟乙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异氰
酸酯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40~60%的阴离子型乳化剂和40~60%的非离
子型乳化剂组成,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乳化剂为烷
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6.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织物拒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
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称取单体25~50%,去离子水50~75%,
引发剂:单体总重量的0.5~1.5%,乳化剂:单体总重量的1.0~3.5%,其中

\t单体按重量百分比称取:氟代单体15~30%,非氟代单65%~80%,功能单
体1%~5%,以上组分质量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智华安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