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生物营养元素强化措施是对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营养和健康促进因子的强化过程。然后通过提高土壤营养素质,促进作物吸收水平,由膳食的高营养效果,矫正人和动物的缺素现象,是农业和营养部门对付营养失衡问题的首选。其中,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是施用生物营养微量元素强化功能性肥料,改善土壤的营养微量元素供给能力,促进农作物吸收水平,满足人类和动物体健康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代农业先进生产资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绿色功能肥料的创制。
技术介绍
目前困扰世界人口近一半(约30亿人口)的一种或多种必需微量元素摄入失衡,导致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癌症、中风和糖尿病等)呈现高发趋势。但是,通常人们很难发现和认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问题。为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在饮食中进行微量元素添加等营养强化措施,更为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膳食予以补充。但是,由于环境的污染,化肥的滥施和土地过度使用等,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缺失、分布不均和作物吸收低下,因而,对农作物采用营养和健康促进因子的强化手段。其中,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是:施用具强化营养作用的绿色功能肥料。 膳食中营养失衡的真正源头是农业系统不能连续、足够地提供必需营养素和健康因子—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农业和营养部门也从来没有将农业作为对抗营养失衡相关疾病的有力工具。但是,严酷的事实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展国家认识到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不均、缺失和作物吸收低下等原因所引起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增加当前尚缺乏的必需微量元素(如、铁、碘、硒、锌等)的有效性和提高农产品、作物的营养,首先是土壤的营养水平。其中,创制强化营养绿色功能肥料,施用于土壤是最经济最有效和可持续的有力措施,在不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情况下增加农作物营养水平。 农作物营养水平的提升,有效解决膳食营养水平,进而克服人体的微量营养元素的失衡。因此,增加农作物的微量元素营养水平,首要的是提升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水平,在目前农用土地环境条件下,只有通过向土壤施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绿色功能肥料,以强化土壤营养。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灰分中仅占万分之九,甚至十万分之几,而常量、中量元素氮、磷、钾、钙、镁等,占有99%,但是其对生物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微量元素大多是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作用等的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是作物体和动物体内的活性中心,具有专一的生理功能,在作物和生命的生育过程中作用极大。 当土壤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时,作物就会出现缺乏症状,如苹果树缺铁,新梢黄化。缺锌,新稍叶小;葡萄缺铁幼叶黄化,穗轴呈浅黄色。葡萄缺钙,叶片黄绿、有黄斑, 缺锌形成小叶;特别是粮食作物,小麦缺铁,叶片褪黄化死亡,缺铜抽穗受阻,籽粒形成受限制;水稻缺硼叶尖呈黄,并枯死,缺锌,分蘖期新叶基部发白,老叶沿中变褐。 仅就硼而言,大多作物对硼敏感,缺硼对作物生长,尤其对果实影响极大,但过量含硼会中毒,同样影响作物生长与果实的收获。硼对作物有特殊生理功能,但与其他微量元素不同,不是酶的组成部分,却有特殊的营养作用,硼酸盐类似磷酸盐,能和糖、醇及有机酸中的OH反应形成硼酸酯,因而,具有(1)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2)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3)调节体内氧化系统;(4)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5)促进细胞的伸长与分裂;(6)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生长素的运转以及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等。因而,硼的缺失过量几乎与所有化合物有较深刻的关联。 土壤是作物所需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地。土壤中总是含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微量元素,有些不一定是作物需要的,也不一定是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因此,必须通过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来补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了根据作物叶片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来判断其丰缺程度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作物叶片中微元素含量的丰缺指标(单位:毫克/千克) 尽管作物所需微量元素量很少,在一般情况下,植物体内只有万分之几到10万分之几(10-4—10-5),相当于1千克重的植物干体中仅含有1—10微克(1—10μg/kg)的微量元素,但作物仍然会产生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原因有三个:(1)N、P、K化肥的施用量大,农作物产量成倍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较多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作物对微量元素吸收的比例随N、P、K化肥施用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而,会出现微量元素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2)土壤化学性质对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影响,除钼(Mo)以外,大多数微量元素受 土壤pH值的影响而出现了可给性不同与变化的趋势,如锌(Zn)、铜(Cu)、硼(B)、铁(Fe)在酸性土壤才比较活跃,一般以水溶态或代换性存在,可给性比较强,因而,作物在含有这些元素的土壤中生长,不会产生缺乏症。但是,出于对土壤改造的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可给性有很大影响(降低)。如改良酸性土壤大量施用石灰,增加了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使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可给性明显下降,出现了微量元素诱发性缺乏问题。所以,在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要适当施用微量元素肥料;(3)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缺乏,如磷(P)与锌(Zn)或铜(Cu)之间有拮抗作用,在磷(P)含量丰富或大量施用磷(P)肥的土壤中,就会发生缺锌(Zn)或缺铜(Cu)现象。这时,如果加施锌(Zn)肥或铜(Cu)肥,就会有明显增产效果。 一些主要微量营养元素,如碘(I)是智慧元素、硒(Se)的抗氧化功能、锌(Zn)具助生长发育作用、铁(Fe)的造血生理生物特性,对植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人类的健康更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目前农业种植生产活动中:(1)过量使用化肥;(2)N、P、K肥料比例失衡;(3)施用方法和肥料品种选择失当的技术性问题,遵循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施用功能性绿色肥料,同时,采用先进的施肥技术与工艺,实现改善农作物品质与提升农作物营养水平的目标。 其中,合理施肥基本理论和采用先进技术至为重要。 1、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 1)养分归还学论。法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养分归还学说,是将农业看作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物质交换的基础,也就是由植物从土壤和大气中所吸收和同化的营养物质,被人类和动物作为食物而摄取,经过动植物自身和动物的排泄物的腐败和分解过程,再重新返回大地和大气中去,完成了物质归还,表明了农业生物质交换基础。此外,必须向大地归还摄取走的物质,归还的方式就是施肥,否则,会影响地力,影响正常的生产。 2)最小养份律 由于土壤中养分状况不同,施肥效果大不同。这是因为作物产量的高低,土壤相对于作物需要量而言,受含量最低养分(即最小养分)所制约。这一规律也是法国科学家李比希提出的。要点是:(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2)最小养分随条件变化而变化,最小养分由于增施针对性肥,使作物增产,但此时最小养分不再最小,而随条件发生了变化;(3)缺乏针对性,增施肥料中若不含最小养分成分,不仅不增产,反而适得其反。 3)报酬递减率 报酬递减率是18世纪后期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同时提出的,是一个经济学普遍存在的法则,前提是在农业生产稳定状态下,施肥是可控的变动因素,有两个要点:(1)随施肥量增加总产量增加;(2)施肥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肥料的报酬在逐渐减少。这里强调的是合理的科学用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 在受综合因素前提下,强调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其要点是(1)作物丰产是诸因子综合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强化营养绿色“LB”功能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包括富含人体和动物必需营养微量元素14种中的13种的“LB”材料,并以“LB”材料为基料或辅料,组配作物生长营养物质N、P、K的复合掺混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发魁,史振业,孙矿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金宇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