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776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身结构,其中,盖部包括顶部,顶部横跨车辆的车顶沟的宽度。盖部包括盖附接部和成型附接部。盖附接部将盖部相对于车辆连接到固定位置。成型部件在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顺着车顶沟沿纵向延伸。成型部件包括附接部件和附接凸部。附接部件与盖部的成型附接部相配合以形成纵向移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连接在允许沿着车顶沟的纵向存在预定量移动的情况下将盖部保持在成型部件上。附接凸部在盖部的横向侧部的下方延伸,盖部的顶部的上表面面向成型部件的下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车顶沟和覆盖并隐藏车顶沟的成型组件在内的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大多数车辆都具有限定在顶板与侧板之间的接缝。在新式车辆中,这种接缝形成在位于车顶的侧部处的凹入区域中并被称为车顶沟。在许多具有车顶沟的车辆中,使用一对成型部件或成型组件来覆盖或隐藏车顶沟。这些成型部件典型地与顶板及侧板的表面齐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如下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有用于车顶沟的成型组件,所述车身结构允许成型组件相对于顶板和侧板热膨胀与收缩。鉴于已知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车身板,所述车身板包括车顶沟,所述车顶沟由凹入支撑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限定,所述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一侧纵向地延伸,所述第二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二侧纵向地延伸,所述第二壁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的外侧。盖部包括顶部,所述顶部横跨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各自的顶部边缘之间的所述车顶沟的宽度。所述盖部还包括盖附接部和成型附接部,所述盖附接部将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板连接到固定位置。成型部件在所述车顶沟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顺着所述车顶沟沿纵向延伸。所述成型部件包括附接部件,所述附接部件与所述盖部的成型附接部相配合以形成纵向移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连接在允许沿着所述车顶沟的纵向存在预定量移动的情况下将所述盖部保持在所述成型部件上。所述成型部件包括附接凸部,所述附接凸部在所述盖部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中的一者下方延伸,所述盖部的顶部的上表面面向所述成型部件的下侧。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附图构成了该原始公开的一部分: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如下车身结构的车辆的透视图,该车身结构具有车顶沟和覆盖并隐藏车顶沟的成型组件;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后视平面图,示出成型组件和车顶沟的一部分;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侧视图,示出安装到车顶沟的成型组件,成型组件的一部分在车身结构的车顶线上方延伸;图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从车辆上拆下来的成型组件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和车顶沟的分解透视图,示出成型组件的成型部件、盖部、密封部和缓冲部;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后部的透视图,车辆的后门处于打开位置,从而露出成型组件的盖部和车顶沟的后部;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中的线7-7截取的车顶沟和成型组件的后端部分的侧视剖视图;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中的线8-8截取的车顶沟和成型组件的后端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后部的透视图,其中,后门和成型组件被移除,以使车顶沟和安装到车顶沟的铰链露出;图10是与图9类似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后部的分解透视图,示出成型组件的铰链、盖部和成型部件的特征;图1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后视平面图;图1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侧视平面图;图1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俯视图;图1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另一幅透视图,示出盖部的下侧;图1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成型部件的后部的透视图,示出成型部件的后部的下侧;图1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下侧的另一幅透视图,示出安装到盖部上的成型部件的后部;图1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盖部的仰视图,示出安装到盖部上的成型部件的后部;图1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后部的透视图,示出安装到盖部上的成型部件的后部;图2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后部的侧视平面图,示出安装到盖部的成型部件;图2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仰视图,示出从车身结构拆下来的盖部和成型部件的下侧;图2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前部的透视图,示出从成型部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附接结构;图2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第一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从成型部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两个附接结构;图2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第二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从成型部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另两个附接结构;图2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第三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从成型部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另两个附接结构;图2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后部的透视图,示出从成型部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另一个附接结构;图2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侧视图,示出成型部件的凸部以及从附接结构向下延伸的凸部;图2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透视图,示出成型部件的凸部以及从附接结构向下延伸的凸部;图2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5中的线29-29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透视剖视图,示出两个附接结构及其各自的凸部、以及成型部件的凸部;图30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1中的线30-30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简化剖视图;图3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1中的线31-31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和车顶沟的简化剖视图;图3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1中的线32-32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剖视图;图3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1中的线33-33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和车顶沟的剖视图;图3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21中的线34-34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的剖视图;图3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图1中的线33-33附近截取的成型部件的中部和车顶沟的剖视图;图3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成型部件包括两个附接部件和卡合凸部;图3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型部件的另一幅透视图,示出两个附接部件以及与盖部的表面卡合的卡合凸部;图3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型部件和盖部的透视图,示出相对于盖部处于安装位置的两个附接部件和卡合凸部,其中盖部具有安装槽;以及图3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型部件和盖部的透视图,示出相对于盖部处于附接完成位置的两个附接部件和卡合凸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所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中容易理解到,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仅为了示例性阐述而提供,而不是为了限制如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而提供。首先参照图1和图2,图中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车身板,其包括车顶沟,所述车顶沟由凹入支撑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限定,所述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一侧纵向地延伸,所述第二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二侧纵向地延伸,所述第二壁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的外侧;盖部,其包括顶部,所述顶部横跨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各自的顶部边缘之间的所述车顶沟的宽度,从而所述顶部的第一横向侧部沿着所述第一壁面延伸,所述顶部的第二横向侧部沿着所述第二壁面延伸,所述盖部还包括盖附接部和成型附接部,所述盖附接部将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板连接到固定位置;以及成型部件,其在所述车顶沟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顺着所述车顶沟沿纵向延伸,所述成型部件包括附接部件和附接凸部,所述附接部件与所述盖部的成型附接部相配合以形成纵向移动连接,所述纵向移动连接在允许沿着所述车顶沟的纵向存在预定量移动的情况下将所述盖部保持在所述成型部件上,所述附接凸部在所述盖部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中的一者下方延伸,所述盖部的顶部的上表面面向所述成型部件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9 US 13/662,960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车身板,其包括车顶沟,所述车顶沟由凹入支撑面、
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限定,所述第一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一
侧纵向地延伸,所述第二壁面沿着所述凹入支撑面的第二侧纵向地延
伸,所述第二壁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面的外侧;
盖部,其包括顶部,所述顶部横跨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
面各自的顶部边缘之间的所述车顶沟的宽度,从而所述顶部的第一横
向侧部沿着所述第一壁面延伸,所述顶部的第二横向侧部沿着所述第
二壁面延伸,所述盖部还包括盖附接部和成型附接部,所述盖附接部
将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车身板连接到固定位置;以及
成型部件,其在所述车顶沟的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
间顺着所述车顶沟沿纵向延伸,所述成型部件包括附接部件和附接凸
部,所述附接部件与所述盖部的成型附接部相配合以形成纵向移动连
接,所述纵向移动连接在允许沿着所述车顶沟的纵向存在预定量移动
的情况下将所述盖部保持在所述成型部件上,所述附接凸部在所述盖
部的第一横向侧部和第二横向侧部中的一者下方延伸,所述盖部的顶
部的上表面面向所述成型部件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凸部是卡合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凸部沿与所述成型部件的纵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凸部沿与所述附接部件垂直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凸部沿与所述附接部件垂直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盖部包括插槽,所述插槽的尺寸设置成:随着所述成型部
件相对于所述盖部从安装取向向安装完成取向移动,所述附接凸部穿
过所述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附接凸部定位成保持所述盖部的顶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成型
部件的下侧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
所述纵向移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T·斯莱克迈克尔·科瓦奇克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