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研型除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4399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科研型除藻装置,包括框架、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框架内部固定一支撑板;控制装置设置于框架上方并通过支撑管固定在框架上,其内部设有控制电路、电源和除藻水泵,控制电路控制除藻水泵,电源为除藻水泵和控制电路供电,除藻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支撑板,并且在其上固定有一组过滤网,出水管管口位于过滤网上方;所述进水管能够自动伸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发现藻类在不同时间段处于水体中位置的密度变化规律;能够自动补充电能,节能环保;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预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除去水体中藻类的科研型除藻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小区越建越多,为了美化小区环境,绝大多数小区都建造了小型的景观水池。但是,由于景观水池的水溶积量小,又不与外界河道相通,仅靠自来水或雨水补充,自身的水循环能力差,所以,往往造成这些景观水变质、恶化,从而不但没有美化环境反而形成蚊虫滋生地变成卫生死角,或者要大量补充新鲜的自来水,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其中滋生了大量的藻类,藻类繁殖迅速,生命周期短,对水质的影响极大,而且各种不同的藻类生活在不同的深度,在水体中分布范围大,十分难以清除。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自动清除水池或其它小型景观水体中的藻类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及的问题,提供一能够清理水体中的藻类,净化水质,从而美化环境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科研型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框架为首尾相接的管形成的正多边形框架,框架内部固定一支撑板;控制装置设置于框架上方并通过支撑管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控制电路、电源和除藻水泵,控制电路控制除藻水泵,电源为除藻水泵和控制电路供电,除藻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且在其上固定有一组过滤网,出水管管口位于过滤网上方;所述进水管能够自动伸缩。 所述能够伸缩的进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内管上带有齿条,一被动齿轮安装在内管上并与所述齿条啮合,外管上安装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由一安装在外管上的电动机带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 所述动力装置为一对螺旋桨推进器,设置在框架底部,并通过连接管固定在框架上,其与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连接并由其控制,由控制装置的电源提供电力,连接线埋设在连接管、框架和支撑管内。 所述过滤网从上到下孔径依次减小,面积依次增大,且均倾斜10°-30°设置,最底层的过滤网边缘处设置有藻类收集筐。 所述藻类收集筐内设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重量传感器和蜂鸣器。 太阳能板设置在框控制装置顶部,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源连接并为其充电。 所述控制电路设有无线信号接收装置。 所述框架、支撑管和连接管优选为PVC管。 所述支撑板优选为泡沫板。 其工作原理为:将本专利技术的除藻装置放置于水面上,除藻水泵将不同深度的水从进水管泵入,并从出水管泵出,含有藻类的水经流经过滤网而被留在过滤网上,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收集筐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取,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发现藻类在不同时间段处于水体中位置的密度变化规律,为研究藻类提供科研数据; 2、能够自动补充电能,节能环保; 3、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预少。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科研型除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科研型除藻装置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科研型除藻装置,包括框架100、控制装置200和动力装置300,框架为首尾相接的管形成的正六边形框架,框架内部固定一支撑板110;控制装置200设置于框架100上方并通过支撑管120固定在框架100上,控制装置200内部设有控制电路、电源和除藻水泵,控制电路控制除藻水泵,电源为除藻水泵和控制电路供电,除藻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210和出水管220,进水管210穿过支撑板110,并且在其上固定有一组过滤网211,出水管220管口位于过滤网211上方;动力装置300为一对螺旋桨推进器,设置在框架100底部,并通过连接管130固定在框架上, 其与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连接并由其控制,由控制装置的电源提供电力,连接线埋设在连接管130、框架100和支撑管120内,如图2所示,进水管210为能够自动伸缩的进水管,包括内管2101和外管2102,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内管上带有齿条21011,一被动齿轮21012安装在内管上并与齿条啮合,外管上安装有一主动齿轮21021,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由一安装在外管上的电动机(图中未示出)带动,电动机与电源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 通过上述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通过控制电路改变抽水口的深度以达到研究不同藻类的不同规律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过滤网211从上到下孔径依次减小,面积依次增大,且均倾斜15°设置,这样使得被过滤的藻类可以沿着倾斜的过滤网滑落,最底层的过滤网边缘处设置有藻类收集筐212。由于水池中的藻类种类不同、大小直接不同,所以,采用三种不同孔径的滤网,最上层过滤掉较大的藻,中间一层过滤掉小一点的藻,最下一层过滤掉较小的藻,由于滤网的孔径影响排水速度,所以,最下层的滤网体积最大。 本实施例中藻类收集筐设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重量传感器和蜂鸣器,在筐内藻类重量达到设定的上限时,蜂鸣器报警,此时就可以停止除藻。 本实施例中电源为一蓄电池组,一太阳能板230设置在框控制装置顶部并与该蓄电池组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组在白天进行补充性充电,太阳能电池板正常日照下提供不小于12V500mA的充电电流。 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设有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以便于对该装置的远程无线控制。 本实施例中框架、支撑管和连接管选用PVC管,这样不仅易于制作而且电线、水管等都可以预埋进管内,同时,还利用空心的管子为浮艇提供一定的浮力。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为一块泡沫板,它主要起增强装置浮力的作用,尽管浮艇的整个结构采用密封的PVC管,也有浮力作用,但是为了提高浮艇除藻量,需要大的浮力,所以,泡沫块是需要的,而且,泡沫块还为藻类收集筐提供一个安装平台。 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专利技术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科研型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框架为首尾相接的管形成的正多边形框架,框架内部固定一支撑板;控制装置设置于框架上方并通过支撑管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控制电路、电源和除藻水泵,控制电路控制除藻水泵,电源为除藻水泵和控制电路供电,除藻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且在其上固定有一组过滤网,出水管管口位于过滤网上方;所述进水管能够自动伸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科研型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控制装置和动力装
置,所述框架为首尾相接的管形成的正多边形框架,框架内部固定一支撑
板;控制装置设置于框架上方并通过支撑管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控制装置
内部设有控制电路、电源和除藻水泵,控制电路控制除藻水泵,电源为除
藻水泵和控制电路供电,除藻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穿过
所述支撑板,并且在其上固定有一组过滤网,出水管管口位于过滤网上方;
所述进水管能够自动伸缩。
2.权利要求1所述科研型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包括内
管和外管,内管设置于外管内且内管上带有齿条,一被动齿轮安装在内管
上并与所述齿条啮合,外管上安装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
合,所述主动齿轮由一安装在外管上的电动机带动,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电
源电连接并由控制电路控制。
3.权利要求1所述科研型除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一
对螺旋桨推进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舒晗吴国华施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