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青稞复合型袋泡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95%的青稞麦茶与其它辅料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中配以能够改善和促进青稞麦茶风味的其它辅料,如昆仑雪菊、枸杞、玫瑰花、云南普洱、祁门红茶、巴西咖啡熟豆等,利用食品加工技术进行处理及科学的复配,强化了青稞麦茶的营养保健作用,种类丰富且适合不同人群饮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尤其涉及青稞复合型袋泡茶。
技术介绍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生长在我国西北、西南特别是西藏、青海等地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生长在海拔4200~4500米的高寒地区,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且符合“ 三高两低” (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营养结构,其中含蛋白质10%~13.5%,脂肪1.8%~2.7%,碳水化合物70%以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元素钙、磷、铁含量都较高,营养十分丰富,是谷类作物中的佳品。最为突出的是,青稞中的β-葡聚糖含量比其它谷物类的含量要高,对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诸如降胆固醇、降血压、预防糖尿病等具有很大的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是分不开的。传统的青稞麦茶的加工方法非常单一,其生产方法是将原料放置于炒锅中直接焙炒至未焦即可,饮用时取麦茶适量,用开水冲泡,麦茶逐渐溶解出茶色,即可饮用。该方法生产出来的麦茶存在的缺陷是溶解速度缓慢,茶汤较浑浊,口味单调,经常饮用容易上火。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茶方式也逐渐在变革, 绿色健康、饮用方便卫生的袋泡茶日益在增加。青稞麦茶无论是滋味香气还是营养价值都与传统茶饮品不相上下,但传统的麦茶都将麦粒炒制至膨化爆开,青稞中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影响感官品质;或焙炒过老麦茶碳化产生焦糊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亟待改善青稞麦茶的加工工艺和口味,丰富青稞麦茶的口味和品种,强化青稞麦茶的营养保健作用,让青稞麦茶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能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也使得这种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化,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保健、品种多样化的青稞复合型袋泡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95%的青稞麦茶与其它辅料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青稞麦茶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⑴将精选的青稞经除杂、清洗后,采用自然晾干或于50~70℃烘干,使青稞籽粒的水分在5%~10%,得到清洗、晾干的青稞;⑵将所述清洗、晾干的青稞在脱皮机中经过1~2次脱皮,使得青稞籽粒表层的厚皮全部脱去,得到脱皮后的青稞;⑶将所述脱皮后的青稞直接投入碾米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度保持在4~6瓣,得到青稞破碎粒;⑷在所述青稞破碎粒中按其质量的1.3~1.9倍加水,在90~95℃温度下进行蒸煮糊化,蒸煮时间为10~15min,得到蒸煮好的青稞;⑸将所述蒸煮好的青稞平铺在竹筛上,放置在通风阴凉处进行晾晒,或于60~75℃烘干,使其水分活度在0.40~0.60,即得晾晒好的青稞;⑹将所述晾晒好的青稞在于150~200℃下炒制至表面呈棕黄色,籽粒内部无焦糊,平铺晾凉即得。所述步骤⑹中的炒制工艺是指先将炒锅充分预热至180℃~250℃,然后将晾晒好的青稞直接倒入锅内,于150~200℃下匀速搅拌焙炒20~40min至青稞表面呈棕黄色,内部无焦糊粒,然后迅速将青稞倒出炒锅,平铺晾凉。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85%~95%的青稞麦茶和5%~15%的玫瑰花茶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玫瑰花茶是指将完整的玫瑰花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玫瑰配料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88%~92%的青稞麦茶、1.3%~2.3%的昆仑雪菊、4.2%~6.4%的枸杞、2.2%~2.8%的玫瑰花茶和0.3%~0.5%的柠檬草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昆仑雪菊是指将完整的雪菊花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昆仑雪菊配料茶;所述柠檬草是指将完整的柠檬草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柠檬草配料茶;所述玫瑰花茶是指将完整的玫瑰花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玫瑰配料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88%~93%的青稞麦茶和7%~12%的普洱茶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普洱茶是指将完整的云南普洱熟茶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普洱配料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88%~92%的青稞麦茶、7.2%~11.4%的红茶和0.6%~0.8%的柠檬草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红茶是指将特级的祁门红茶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红茶配料茶;所述柠檬草是指将完整的柠檬草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柠檬草配料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65%的青稞麦茶和35%~40%的咖啡粒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咖啡粒是指将完整的巴西咖啡熟豆经过精选、破碎,破碎度保持在4~6瓣,得到咖啡破碎粒。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烘焙先进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青稞籽粒中原有营养成分和物质。2、本专利技术采用淀粉预糊化再老化技术,改善了传统青稞麦茶中出现的冲泡后汤色浑浊的现象。3、本专利技术产品中配以能够改善和促进青稞麦茶风味的其它辅料,如昆仑雪菊、枸杞、玫瑰花、云南普洱、祁门红茶、巴西咖啡熟豆等,利用食品加工技术进行处理及科学的的复配,强化了青稞麦茶的营养保健作用,种类丰富且适合不同人群饮用。4、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简洁,加热处理次数少,加工过程中无爆开花粒、无碳化粒,减少了青稞中有益成分的损失,极大地保留了青稞的营养及功能成分,焙炒香味浓郁。 5、本专利技术的原材料皆采用纯天然植物成分,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确保了产品的天然特质。具体实施方式青稞复合型袋泡茶,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95%的青稞麦茶与其它辅料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其中:青稞麦茶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⑴将精选的青稞经除杂、清洗后,采用自然晾干或于50~70℃烘干,使青稞籽粒的水分在5%~10%,得到清洗、晾干的青稞;⑵将清洗、晾干的青稞在脱皮机中经过1~2次脱皮,使得青稞籽粒表层的厚皮全部脱去,得到脱皮后的青稞;⑶将脱皮后的青稞直接投入碾米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度保持在4~6瓣,得到青稞破碎粒;⑷在青稞破碎粒中按其质量的1.3~1.9倍加水,在90~95℃温度下进行蒸煮糊化,蒸煮时间为10~15min,得到蒸煮好的青稞;⑸将蒸煮好的青稞平铺在竹筛上,放置在通风阴凉处进行晾晒,或于60~75℃烘干,使其水分活度在0.40~0.60,即得晾晒好的青稞;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95%的青稞麦茶与其它辅料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
【技术特征摘要】
1.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60%~95%的青稞麦茶与其它辅料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青稞麦茶是按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⑴将精选的青稞经除杂、清洗后,采用自然晾干或于50~70℃烘干,使青稞籽粒的水分在5%~10%,得到清洗、晾干的青稞;
⑵将所述清洗、晾干的青稞在脱皮机中经过1~2次脱皮,使得青稞籽粒表层的厚皮全部脱去,得到脱皮后的青稞;
⑶将所述脱皮后的青稞直接投入碾米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度保持在4~6瓣,得到青稞破碎粒;
⑷在所述青稞破碎粒中按其质量的1.3~1.9倍加水,在90~95℃温度下进行蒸煮糊化,蒸煮时间为10~15min,得到蒸煮好的青稞;
⑸将所述蒸煮好的青稞平铺在竹筛上,放置在通风阴凉处进行晾晒,或于60~75℃烘干,使其水分活度在0.40~0.60,即得晾晒好的青稞;
⑹将所述晾晒好的青稞在于150~200℃下炒制至表面呈棕黄色,籽粒内部无焦糊,平铺晾凉即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⑹中的炒制工艺是指先将炒锅充分预热至180℃~250℃,然后将晾晒好的青稞直接倒入锅内,于150~200℃下匀速搅拌焙炒20~40min至青稞表面呈棕黄色,内部无焦糊粒,然后迅速将青稞倒出炒锅,平铺晾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稞复合型袋泡茶,其特征在于:该袋泡茶由重量比为85%~95%的青稞麦茶和5%~15%的玫瑰花茶复配,混合均匀后按5.70~7.07g/袋装袋,经紫外灭菌30~50分钟而得;所述玫瑰花茶是指将完整的玫瑰花经过精选、破碎后过4~6目筛所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静,陈丹硕,杜艳,梁锋,马萍,季成军,吴晶,陈璟琪,李万德,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华实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