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孔胀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600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胀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列管换热设备上管板和列管采用的连接结构,属于化工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领域;所示深孔胀接结构由管板和列管组成,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孔,且管孔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列管穿过管板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靠,能够有效的对管板和列管间进行密封,能在换热单元的管板两侧承受大压差下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满足换热器设计、加工及使用的需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胀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列管换热设备上管板和列管采用的连接结构,属于化工装备设计及加工
;所示深孔胀接结构由管板和列管组成,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孔,且管孔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列管穿过管板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靠,能够有效的对管板和列管间进行密封,能在换热单元的管板两侧承受大压差下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满足换热器设计、加工及使用的需要。【专利说明】一种深孔胀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胀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列管换热设备上管板和列管采用的连接结构,属于化工装备设计及加工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列管换热装备的设计中,通常列管端部与管板间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密封,但在一些多管板换热装备的设计中,常常要求内侧管板与列管间应具有密封性能,但该接头无法通过焊接实现密封,因此为确保该接头能承受内侧管板两侧的压力差,该接头只能采用胀接连接结构,传统的胀接设计结构在制造过程中不易胀好,密封性能较差,在管板两侧的压差较大时,经常出现渗漏现象,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换热装备的列管与管板密封连接结构的深孔胀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便于加工制造、使用寿命较长,且能承受较大压差,以满足换热器设计、加工及使用的需要。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深孔胀接结构,由管板和列管组成,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孔,且管孔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列管穿过管板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所述胀接环形槽为3条。进一步的,所述胀接环形槽的槽间距为槽宽的0.8-2倍。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所述胀接环形槽的槽宽为8_12mm。进一步的,所述胀接环形槽的槽深为0.5-0.8_。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所述管板与列管的硬度差为30-50布氏硬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孔,管孔沿长度方向中部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所述管板在管孔的两端部是不胀区,而胀接环形槽所在的区域是高强度胀区,在不胀区和高强度胀区之间的过渡区是贴胀区,进一步的,通过胀接环形槽采用胀接操作使得管板和列管间形成高强度的密封圈,以满足管板两侧的压差使用需求。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深孔胀接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靠,能够有效的对管板和列管间进行密封,能在换热单元的管板两侧承受大压差下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且能够在不便于焊接的情况下进行密封以满足换热器设计、加工及使用的需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点放大图。图中标记:1-管板、2-列管、3-管孔、4-胀接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如图1所示,由管板I和列管2组成,所述管板I上设置有管孔3,且管孔3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4,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条数根据管板I的厚度和管板I两侧设计压力而确定,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管板I厚度为150mm,其中管孔3中段为高强度胀区,高强度胀区设置有3条胀接环形槽4,如图2所示,胀接环形槽4的宽度为IOmm,深度为0.6mm,槽间距为槽宽的I倍,即IOmm,管孔3两端部为不胀区,其直径与列管2相适应,不胀区的长度为3mm,不胀区与高强度胀区间的区域为贴胀区,列管2的为??38X2.5规格,在材质选择和处理上,管板I和列管2的硬度差30-50布氏硬度为宜,并控制列管2和管孔3的表面粗糙度,本实用性的深孔胀接结构,将列管2安装入管板I的管孔3内,采用液压胀紧机构对管孔3内进行胀接而成。实施例2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如图1所示,由管板I和列管2组成,所述管板I上设置有管孔3,且管孔3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4,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条数根据管板I的厚度和管板I两侧设计压力而确定,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管板I厚度为150_,其中中段的高强度胀区,高强度胀区设置有2条胀接环形槽4,胀接环形槽4的宽度为12mm,深度为0.8mm,槽间距为槽宽的2倍,即24mm,管孔3两端部为不胀区,其直径与列管2相适应,不胀区的长度为4mm,不胀区与高强度胀区间的区域为贴胀区,列管2的为??38 X 2.5规格,在材质选择和处理上,管板I和列管2的硬度差30-50布氏硬度为宜,并控制列管2和管孔3的表面粗糙度,本实用性的深孔胀接结构,将列管2安装入管板I的管孔3内,采用液压胀紧机构对管孔3内进行胀接而成。实施例3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如图1所示,由管板I和列管2组成,所述管板I上设置有管孔3,且管孔3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4,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条数根据管板I的厚度和管板I两侧设计压力而确定,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管板I厚度为150_,其中中段为高强度胀区,高强度胀区设置有4条胀接环形槽4,胀接环形槽4的宽度为8mm,深度为0.5mm,槽间距为槽宽的0.8倍,即6.4mm,管孔3两端部为不胀区,其直径与列管2相适应,不胀区的长度为5mm,不胀区与高强度胀区间的区域为贴胀区,列管2的为??38 X 2.5规格,在材质选择和处理上,管板I和列管2的硬度差30-50布氏硬度为宜,并控制列管2和管孔3的表面粗糙度,本实用性的深孔胀接结构,将列管2安装入管板I的管孔3内,采用液压胀紧机构对管孔3内进行胀接而成。基于本技术的3条胀接环形槽,在胀接环形槽的槽间距为槽宽的0.8-2倍、胀接环形槽的槽宽8-12mm、槽深0.5-0.8mm、管板与列管的硬度差为30-50布氏硬度的设计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胀接过程中管板与列管的配合密封难度,且使得管板与列管间的密封更良好,能更好的在管板两侧承受大压差下保证其密封性能。本技术的深孔胀接结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可靠,能够有效的对管板和列管间进行密封,能在换热单元的管板两侧承受大压差下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满足换热器设计、加工及使用的需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管板(I)和列管(2)组成,所述管板(I)上设置有管孔(3),且管孔(3)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4),所述列管(2)穿过管板(I)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环形槽(4)为3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槽间距为槽宽的0.8-2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槽宽为8-12m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环形槽(4)的槽深为0.5-0.8mm。6.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任一项所述的深孔胀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孔胀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管板(1)和列管(2)组成,所述管板(1)上设置有管孔(3),且管孔(3)中段的孔壁上设置有一组胀接环形槽(4),所述列管(2)穿过管板(1)并通过胀接组合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陈启辉唐再文黄刚王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