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35719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分离出来的汽体中带有大量的液滴等杂质,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汽管、出汽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挡液伞板,所述挡液伞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进汽管由筒体上部伸入筒体内腔并向下弯曲穿过挡液伞板,所述进汽管下弯的管口下方设置有一防冲板。它通过设置防冲板,能使液滴向下沉降,防止与出汽管相连接的压缩机吸汽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事故。它结构简单、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属于制冷设备
。它解决了现有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分离出来的汽体中带有大量的液滴等杂质,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汽管、出汽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挡液伞板,所述挡液伞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进汽管由筒体上部伸入筒体内腔并向下弯曲穿过挡液伞板,所述进汽管下弯的管口下方设置有一防冲板。它通过设置防冲板,能使液滴向下沉降,防止与出汽管相连接的压缩机吸汽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事故。它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专利说明】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
本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
技术介绍
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应用于液泵供液制冷系统,其具有以下的作用:1、用于分离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产生的闪发蒸汽和分离蒸发器回汽中夹带的液滴;2、用于贮存液泵工作时所需的制冷剂液体;3、在无排液桶的制冷系统中可兼作排液桶使用。但是现有的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的分离效果还不好,分离出来的汽体中带有大量的液滴等杂质,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它能够对进汽管排放出的汽体进行分离,去除汽体中所携带的杂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汽管、出汽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挡液伞板,所述挡液伞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进汽管由筒体上部伸入筒体内腔并向下弯曲穿过挡液伞板,所述进汽管下弯的管口下方设置有一防冲板。本技术方案中,进汽管与蒸发器的回汽管连接,出汽管与压缩机的吸汽管连接,来自蒸发器回汽管的汽液两相制冷剂从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的进汽管进入,并由进汽管下弯的管口处排出,经过防冲板撞击,并由于筒体的流通面积是进汽管的数倍,使得汽液两相制冷剂的流速瞬间减小,较大直径的液滴由于重力原因落入筒体底部,而汽相制冷剂夹带部分制冷剂雾沫向上运动,经过挡液伞板分离了多数制冷剂雾沫后,然后继续向上运动,经出汽管被压缩机吸走,在汽相制冷剂向上运动过程中,汽相制冷剂中夹带的雾沫由于重力作用,沉降到筒体底部,防止与出汽管相连接的压缩机吸汽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事故。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8mm,所述通孔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筒体横截面积的60%。该通孔的孔径尺寸大小对于汽相制冷剂夹带的雾沫的过滤效果最好,该面积的通孔设置可以保证汽相制冷剂的透过率,保证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的工作效率。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防冲板的尺寸大小是进汽管直径的2?3倍。防冲板尺寸太小则起到不到撞击分离作用,太大则不易液态制冷剂下落。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进液管伸入筒体内腔后向下并向内弯曲,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口离筒体内壁间距为50?100mm。进液管进入筒体后弯曲并与筒体内壁的间距保持一定的间距,既可以防止进入的液体直接冲进筒体内,又可以保证制冷剂液体沿器壁流下。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出汽管由筒体上部伸入筒体内腔并向上弯曲。出汽管上弯到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的顶部,增加了上升汽体运动时间,能有效地使上升汽体中夹带的雾沫沉降,防止压缩机吸汽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事故。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出汽管的最低点设置有出液孔。压缩机停机后,出汽管内可能还会有微量液体,上述液体可通过该出液孔流入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内。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筒体内腔设置有液位计,所述筒体的中部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液位控制器和液位计配合使用可对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内的液位高度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限位高度,避免液位太高导致压缩机吸气时带液和造成压缩机倒霜。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筒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封头,所述筒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头,所述筒体和上封头及下封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密封腔室。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下封头上设置有排污管和放油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下封头的底部。排污管设置在下封头的最低处,便于对杂质进行收集和排放。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中,所述放油管的进口高于下封头的内壁。放油管的进口高度较高,其和排污管配合使用,以保证杂质由排污管排出,而放油管释放出的油质相对纯度较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对进汽管导入的汽液两相制冷剂进行有效地分离,去除汽相制冷剂的液滴和雾沫,防止压缩机吸汽带液,造成压缩机液击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封头;2、筒体;3、下封头;4、进汽管;5、出汽管;6、进液管;7、出液管;8、挡液伞板;8a、通孔;9、防冲板;10、液位计;11、液位控制器;12、排污管;13、放油管;14、安全阀;15、压力表;16、加压管;17、液泵旁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制冷系统用立式低压循环贮液器,包括筒体2、连接在筒体2上端的上封头I和连接在筒体2下端的上封头3,筒体2的内部设置有液位计10、筒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汽管4、出汽管5、进液管6、出液管7、安全阀14、压力表15、加压管16和液泵旁通管17。筒体2的内腔上部设置有伞状的挡液伞板8,挡液伞板8的边缘与筒体2的内壁面相抵靠,挡液伞板8上开设有若干通孔8a,通孔8a的直径小于或等于8mm,通孔8a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筒体2横截面积的60%。参照图1,进汽管4由筒体2上部伸入筒体2内腔并向下弯曲穿过挡液伞板8,进汽管4下弯的管口下方设置有一防冲板9,防冲板9的尺寸大小是进汽管4直径的2?3倍。出汽管5由筒体2上部伸入筒体2内腔并向上弯曲至上封头I内,出汽管5的最低点设置有出液孔5a,该出液孔5a可在压缩机停机后,将出汽管5残留的微量液体排入到筒体2内。进液管6伸入筒体2内腔后向下并向内弯曲180度,进液管6的出液端口离筒体2内壁间距为8Ctam。该间距以50?IOCtam最佳。参照图1,液位计10设置在筒体2内腔中,液位控制器11设置在筒体2的中部位置上,液位计10和液位控制器11相配合对液面高度进行控制,避免液位太高,压缩机吸气带液,造成压缩机“倒霜”。参照图1,下封头3上设置有排污管12和放油管13,排污管12设置在下封头3的底部,排污管12的进口与下封头3底部的内壁相平,放油管13由下封头3底部向上伸入至下封头3内,即放油管13位于下封头3内的进口高于下封头3的内壁。高度差为30?80mm 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封头1、筒体2、下封头3、进汽管4、出汽管5、进液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贤熊从贵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钱江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