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四个上减振组件和四个下减振组件;转接板固定于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的上表面,转接板的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上减振组件,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下端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下减振组件;所述上减振组件和下减振组件采用减振螺栓套装减振垫、护罩和衬套的结构。在多层板卡组件两端分别设计减振装置,通过减振装置固定在箱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振装置使板卡组件在空间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上均可以实现减振,有效避免了产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板卡上振动敏感器件损坏导致工作异常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四个上减振组件和四个下减振组件;转接板固定于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的上表面,转接板的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上减振组件,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下端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下减振组件;所述上减振组件和下减振组件采用减振螺栓套装减振垫、护罩和衬套的结构。在多层板卡组件两端分别设计减振装置,通过减振装置固定在箱体上。本技术减振装置使板卡组件在空间横向、纵向和竖向三个方向上均可以实现减振,有效避免了产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板卡上振动敏感器件损坏导致工作异常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尤其适用于振动敏感器件在振动力学工作条件恶劣的环境。
技术介绍
多层板卡组件是由多块板卡层层叠加,并层层通过接插件进行电气连接、层层通过转接螺钉紧固的组件,用于实现电气信号的输入输出控制,例如PC/104组件等。目前,多层板卡组件的固定一般为直接固定在结构件上,且仅为一端固定,未采取减振措施。在工程应用中,多层板卡组件往往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造成板卡上振动敏感器件损坏,导致工作异常,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该装置避免了在振动力学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板卡上振动敏感器件损坏导致工作异常的问题。一种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包括转接板、四个上减振组件和四个下减振组件;转接板安装于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上端,转接板的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上减振组件,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下端的四个结构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下减振组件;所述上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螺栓、第一护罩、第一减振垫、第二护罩、第一衬套、第三护罩、第二减振垫和第四护罩;第一减振螺栓插入转接板角点处加工的通孔,第一减振螺栓与转接板的角点通孔间安放有第一衬套,第一减振螺栓在转接板角点通孔以上的部分从下往上依次套放有第二护罩、第一减振垫和第一护罩,第一减振螺栓,在转接板角点通孔以下的部分从上往下依次套放有第三护罩、第二减振垫和第四护罩;所述下减振组件包括第二减振螺栓、第五护罩、第三减振垫、第六护罩、第二衬套、第七护罩、第四减振垫和第八护罩;第二减振螺栓插入板卡组件的固定支撑件下端的结构角点处加工的通孔,第二减振螺栓与支撑杆通孔内壁间套放有第二衬套,第二减振螺栓在支撑杆通孔以上的部分从下往上依次套放有第六护罩、第三减振垫和第五护罩,第二减振螺栓在通孔以下的部分从上往下依次套放有第七护罩、第四减振垫和第八护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罩、第二护罩、第三护罩和第四护罩内加工有阶梯孔,所述第一减振螺栓靠近第四护罩处的表面加工有螺纹,螺纹上部分为光杆,光杆直径大于螺纹外径和第四护罩的阶梯小孔直径,以使得第一减振螺栓紧固时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护罩、第六护罩、第七护罩和第八护罩内加工有阶梯孔,所述第二减振螺栓靠近第八护罩处的表面加工有螺纹,螺纹上部分为光杆,光杆直径大于螺纹外径和第八护罩的阶梯小孔直径,以使得第二减振螺栓紧固时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各护罩均采用合金钢制造,且外形为圆形;各减振垫和衬套均采用橡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振螺栓靠近第五护罩的端面加工有螺纹孔,用于将第二减振螺栓与板卡组件固联在一起。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在上减振组件中,调节第一减振螺栓光杆部分下端面与第四护罩内表面的间距大小,可以控制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的预压缩量,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在下减振组件中,调节二减振螺栓的光杆部分下端面与第八护罩内端面的间距大小,可以控制第三减振垫和第四减振垫的预压缩量,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各减振垫和衬套配合实现多层板卡组件在空间横向、纵向和竖向的减振。应用本技术,有效避免了在振动力学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板卡上振动敏感器件损坏导致工作异常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多层板卡组件减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上减振组件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下减振组件结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上减震组件1、第一减震螺栓101、第一护罩102、第一减振垫103、第二护罩104、第一衬套105、第三护罩106、第二减振垫107、第四护罩108、转接板2、板卡组件3、下减震组件4、第二减振螺栓401、第五护罩402、第三减振垫403、第六护罩404、第二衬套405、第七护罩406、第四减振垫407、第八护罩40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转接板2、四个上减振组件I和四个下减振组件4。转接板2固定于板卡组件3的上表面,转接板2的四个角点分别装配有一个上减振组件1,板卡组件3的下表面四个安装孔上各装配有一个下减振组件4。所述上减振组件I包括第一减振螺栓101、第一护罩102、第一减振垫103、第二护罩104、第一衬套105、第三护罩106、第二减振垫107和第四护罩108。第一减振螺栓101由高强度合金钢加工而成,靠近端头部位为螺纹,螺纹上部为光杆,但其直径大于螺纹外径和第四护罩108的阶梯小孔直径,使第一减振螺栓101紧固时起到限位作用;调节第一减振螺栓101的光杆部分下端面与第四护罩108内端面的间距大小,可以控制第一减振垫103和第二减振垫107的预压缩量,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第一?第四护罩均由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外形均为圆形,内部加工有阶梯孔,以实现对第一减振垫103和第二减振垫107运动范围的约束;第一减振垫103、第一衬套105、第二减振垫107采用橡胶材料制造,以实现多层板卡组件3在空间横向、纵向和竖向的减振。各零件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第一减振螺栓101插入转接板角点处加工的通孔,第一减振螺栓101与转接板的角点通孔间安放有第一衬套105,第一减振螺栓101在转接板角点通孔以上的部分从下往上依次套放有第二护罩104、第一减振垫103和第一护罩102,第一减振螺栓101在转接板角点通孔以下的部分从上往下依次套放有第三护罩106、第二减振垫107和第四护罩108。所述下减振组件4包括第二减振螺栓401、第五护罩402、第三减振垫403、第六护罩404、第二衬套405、第七护罩406、第四减振垫407和第八护罩408。第二减振螺栓401由高强度合金钢加工而成,靠近下端头部位为螺纹杆,螺纹上部为光杆,但其直径大于螺纹外径和第八护罩408的阶梯小孔直径,使第二减振螺栓401紧固时起到限位作用;第二减振螺栓401上端面攻有螺纹孔,用于将其与板卡组件3固联在一起;调节第二减振螺栓401的光杆部分下端面与第八护罩408内端面的间距大小,可以控制第三减振垫403和第四减振垫407的预压缩量,达到不同的减振效果。第五护罩?第八护罩均由高强度合金钢制造,夕卜形均为圆形,内部加工有阶梯孔,以实现对第三减振垫403和第四减振垫407运动范围的约束;第三减振垫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州,渠向东,陈竹宁,刘成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