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216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缠纱,其中,所述芯纱为麻类纱线,所述外包缠纱为短纤纱或长丝纱,所述短纤纱或长丝纱缠绕在麻类纱线外并包覆住麻类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以麻纱为芯纱,选择不会产生刺痒感的短纤纱或长丝纱为外包缠纱,通过外包纱线对麻纱的缠绕包覆,实现了对麻纱毛羽的贴伏和遮盖,由该包覆纱加工成的织物在与皮肤接触时,避免了刚硬的麻纤维端对皮肤的刺扎作用,因而避免了刺痒感的产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缠纱,其中,所述芯纱为麻类纱线,所述外包缠纱为短纤纱或长丝纱,所述短纤纱或长丝纱缠绕在麻类纱线外并包覆住麻类纱线。本技术提供的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以麻纱为芯纱,选择不会产生刺痒感的短纤纱或长丝纱为外包缠纱,通过外包纱线对麻纱的缠绕包覆,实现了对麻纱毛羽的贴伏和遮盖,由该包覆纱加工成的织物在与皮肤接触时,避免了刚硬的麻纤维端对皮肤的刺扎作用,因而避免了刺痒感的产生。【专利说明】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覆纱,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消除麻纤维织物刺痒感的麻纱包覆纱,属于包覆纺纱

技术介绍
麻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于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麻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吸放湿性能,适宜生产夏季服装面料。但是由于麻纤维抗弯刚度大(如苎麻纤维的相对抗弯刚度为9.32X IO4CN.cm2,是所有常见纤维中最大的,甚至大于玻璃纤维8.54X IO4CN.cm2),纤维刚硬,由麻纤维加工成的织物在贴身穿着时,位于织物表面的毛羽(纤维端)由于能承受较大的弯曲载荷,在与皮肤接触时,能够使皮肤产生较大的凹陷变形而刺激位于皮肤表层的痛觉感受器,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的单位面积上这种皮肤凹陷刺激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弓I发刺痒感。由于麻织物在贴身穿着时的刺痒感,制约了其作为贴身穿着服装材料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麻纤维虽具有出色的夏季服装面料所需的吸放湿性能,但却很少用于夏季服装面料的原因,目前服装用麻织物还是主要作为非贴身服装的面料。现在有多种方法理论上可以减轻乃至消除麻织物的刺痒感,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软化织物提高织物柔软度,另一类是最大限度减少织物表面的毛羽。减少毛羽数量的方法有:混纺、烧毛,剪毛,毛羽倒伏,上胶等;柔软织物的方法有碱或液氨变性处理,稀无机酸减量处理,水洗、砂洗,柔软剂处理,纤维素酶处理等。将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可以稀释织物表面刚硬麻纤维端的密度,但若要将麻纤维端密度稀释到刺痒感在可接受范围内,麻纤维的混纺比需降到很低,织物将不再具有麻织物的风格和服用性能。烧毛、剪毛等减少毛羽数量和长度的方法由于要兼顾加工过程可能对织物主体的损伤(烧毛)和加工方法本身的局限(剪毛),并不能有效消除刺痒感,因为烧毛和剪毛都不能真正去除能够使皮肤产生凹陷、触发痛觉感受器的毛羽数量,反而由于纤维长度的缩短,导致能抵抗较大弯曲载荷毛羽数量的增加,使刺痒感更强烈。毛羽倒伏虽然原理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布面毛羽的永久性倒伏。上胶(涂层)的方法会改变织物的通透性和吸放湿性能,严重影响麻织物的服用性能,一般不予采用。软化织物的方法并不能显著降低织物表面毛羽的抗弯刚度,因为这些处理方法只能改变织物中纱线之间的滑移阻力,而不能改变纤维本身的结构和性能。由上可见,现在仍没有一种有效的减轻乃至消除麻织物刺痒感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及,能够有效解决麻纤维织物贴身穿着时的刺痒感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缠纱,其中,所述芯纱为麻类纱线,所述外包缠纱为短纤纱或长丝纱,所述短纤纱或长丝纱缠绕在麻类纱线外并包覆住麻类纱线。上述的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其中,所述外包缠纱包括第一外包缠纱和第二外包缠纱,所述第一外包缠纱和第二外包缠纱的缠绕方向相反。上述的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其中,所述芯纱为芒麻纱,所述外包缠纱为棉纱,所述苎麻纱的线密度为36英支,所述棉纱的线密度为60英支,包缠捻度为1000捻/米。上述的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其中,所述芯纱为亚麻纱,所述外包缠纱为锦纟仑丝,所述亚麻纱的线密度为35英支,所述锦纶丝的包缠捻度为800捻/米。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以麻纱为芯纱,选择不会产生刺痒感的短纤纱或长丝纱为外包缠纱,通过外包纱线对麻纱的缠绕包覆,实现了对麻纱毛羽的贴伏和遮盖,从而避免了麻织物在贴身穿着时,刚硬的麻纤维端对皮肤的刺扎作用,因而避免了刺痒感的产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麻纱芯包覆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麻纱芯包覆纱的加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麻纱芯包覆纱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麻纱芯包覆纱包括芯纱I和外包缠纱2,其中,所述芯纱I为麻类纱线,所述外包缠纱2为短纤纱或长丝纱,所述短纤纱或长丝纱缠绕在麻类纱线外并包覆住麻类纱线。本技术提供的麻纱芯包覆纱,芯纱I为苎麻纱或亚麻纱及其它会产生刺痒感的麻类纱线,外包缠纱2为棉纱或锦纶复丝等不会产生刺痒感的短纤纱或长丝纱。通过外包缠纱I对麻纤维芯纱的包缠,实现了对麻纱表面刚硬毛羽的“捆扎”和“隔离”,避免了麻织物与皮肤接触时刚硬毛羽对皮肤的刺扎而产生的刺痒感。图2为本技术的麻纱芯包覆纱的加工过程示意图。请继续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的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的加工方法,利用空心锭包覆纺纱机,按如下步骤完成加工:a)芯纱退绕;b)引纱;c)包缠;d)卷绕成形。具体加工过程如下:麻纱筒子在喂入辊Ml的摩擦传动下以一定的速度退绕,穿过导纱眼M2,绕过导纱辊M3,并穿过空心锭M4的中心管,在导纱钩处M6与外包缠纱相会合。外包缠纱卷绕在铝锭管M5上,铝锭管M5随空心锭M4在锭带的传动下以一定速度转,使得外包缠纱2缠绕在芯纱I上,空心锭M4回转一转,外包缠纱2就在芯纱I上缠绕一圈,随着纱线的连续引出,外包缠纱2不断从铝锭管M5上退绕,并随着铝锭管M5的回转缠绕在芯纱I上,形成包缠结构的纱线。纱线由引纱辊M7引出,并由卷绕装置(导纱杆M8、横动导纱杆M9、卷纱辊M10)卷绕到纱管上。纱线引出速度和铝锭管的回转速度,决定了外包缠纱在芯纱上的包缠捻度(单位长度纱线上的缠绕圈数)。依据芯纱表观直径和外包缠纱表观直径,合理选择芯纱引出速度和铝锭管的回转速度,即包缠捻度,可以获得不同包缠效果的纱线。本技术提供的免刺痒麻纱芯包覆纱及其加工方法,外包缠纱2对芯纱I的包缠从两个方面解决了麻纱引起的刺痒感问题:其一,由于外包缠纱的包缠作用,将较长的麻纱毛羽“捆扎”在麻纱上,使长毛羽贴伏在纱芯上,当由该纱线加工成的织物与皮肤接触时,这部分毛羽由于贴伏在芯纱上而不能呈直立状态形成对皮肤的刺扎,包缠捻度越大,“捆扎”效果越好;其二,由于外包缠纱缠绕在麻纱上,对麻纱表面的短毛羽起到了 “隔离”作用。外包缠纱有一定的直径,只有麻纱毛羽的长度大于外包缠纱直径时,才能伸出纱体表面,在由该纱线加工成的织物与皮肤接触时,在有可能接触皮肤形成对皮肤的刺扎,长度比外包缠纱直径小的麻纱毛羽则被外包缠纱隔离开来,不能与皮肤相接触。外包缠纱线的直径越大,“隔离”作用效果越好。由此可见,采用外包缠纱包缠的方法,对于麻纱表面的长毛羽和短毛羽对皮肤的接触、刺激均有良好控制作用,合理选择包缠捻度和外包缠纱线的线密度,即可将能与皮肤接触的毛纱毛羽数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刺痒感的产生。此外,虽然本技术的麻纱芯包覆纱及其加工方法以单包为主,但也可采用双包空心锭包覆机,即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高福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