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2746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5:47
一种同轴连接器(10),适于在保持具有接地导体(63)和信号导体(62)的连接对象(60)并且适于被装配到匹配连接器(70)。所述同轴连接器(10)具有用于保持所述连接对象(60)的壳体(20)。所述壳体(20)包括具有圆筒形壳体接触部分(31)的第一壳体部分,具有壳体连接部分(43、44)的第二壳体部分(40),用于定位所述连接对象(60)以使得当从同轴连接器(10)和匹配连接器(70)的装配方向上看时连接对象(60)的信号导体(62)的接触部分(62A)位于圆筒形壳体接触部分(31)内部的固定部分,以及用于固定连接对象(60)的固定部分(4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本申请以2012年10月17日递交的第2012-229921号日本专利申请案为基础并且请求该申请案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案的公开内容以其整体通过参考的方式合并至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用来连接具有平板部分的连接对象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1中所示的,公知一种同轴连接器110,包括适于被连接至同轴电缆150的内部导体151的连接端子120、适于被连接至同轴电缆150的外部导体152的金属外壳130,以及,介于连接端子120和外壳130之间的绝缘部分140(参见,例如,JP-A-2002-324636)。在图1中,数字153表示同轴电缆150的外部护套而数字154表示同轴电缆150的绝缘子。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关于JP-A-2002-324636的同轴连接器110,存在如下的问题,当同轴电缆150连接至同轴连接器110时,同轴电缆150的外部导体(屏蔽线)152的连接操作是复杂的,因此导致装配步骤的数目的增加。而且,关于JP-A-2002-324636的同轴连接器110,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提供了用于与匹配连接器(未显示)的匹配接触件(未显示)接触的连接端子120,部件的数量与该连接端子120对应的增加,因此导致同轴连接器110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妨碍同轴连接器110的小型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制造成本、以及装配步骤的数目并且实现其小型化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并且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这种同轴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适于在保持具有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的连接对象的同时被装配到匹配连接器,所述信号导体布置在所述连接对象的平板部分的前表面上,从而实现连接对象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并且,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用于保持所述连接对象的导电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具有中空圆柱或者棱柱形状的壳体接触部分,用于与匹配连接器接触的匹配壳体接触;第二壳体部分,具有壳体连接部分,用于连接至连接对象的接地导体;用于定位所述连接对象以使得当从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上看时连接对象的信号导体的接触部分位于壳体接触部分内部的定位部分;和,用于固定连接对象的固定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相关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使用方式的透视图;图3是显示连接对象附接至同轴连接器的中间阶段的透视图;图4是显示已经完成连接对象附接至同轴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显示形成同轴连接器的外壳的透视图;图6是显示连接对象的说明图;图7是显示匹配连接器的透视图;图8是显示匹配连接器的剖面图;图9是显示匹配连接器的修改例的剖面图;图10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对象附接至同轴连接器的中间阶段的透视图;和图1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已经完成连接对象附接至同轴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会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2中所示的,在保持作为连接对象的FPC(柔性印刷板)60的同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10适于被装配到匹配连接器70,从而实现FPC60和匹配连接器70之间的电连接。如图2和3中所示的,同轴连接器10包括用于保持FPC60的导电壳体20。壳体20由导电金属形成,如图5中所示的,包括第一壳体部分30、第二壳体部分40、和将第一壳体部分30和第二壳体部分40耦接在一起的耦接部分50,它们一体地形成在一起。如图5中所示的,壳体20的第一壳体部分30具有用于与匹配连接器70的匹配壳体72(见图7)接触的圆筒形壳体接触部分31和用于将第一壳体部分30固定至第二壳体部分40的一对第一锁定部分32。如图5中所示的,壳体接触部分31形成有狭缝部分31A。通过形成狭缝部分31A,壳体接触部分31被赋予弹性。具体地,圆筒形当将同轴连接器10装配至匹配连接器70时圆筒形壳体接触部分31由于匹配壳体72的匹配装配部分72C(见图7)而立即膨胀,并且随后在完成至匹配连接器70的装配时恢复至其初始形状。以此方式,壳体接触部分31被赋予弹性。而且,如图5中所示的,壳体接触部分31在其内周边处形成有装配部分31B,装配部分31B适于在同轴连接器10被装配到匹配连接器70时被装配到匹配壳体72的匹配装配部分72C。如图4中所示的,每个第一锁定部分32适于与第二壳体部分40的一对第二锁定部分46中的相应的一个接合,从而将第一壳体部分30(壳体接触部分31)固定至第二壳体部分40。以此方式,第一锁定部分32和第二锁定部分46形成用于将壳体接触部分31固定至第二壳体部分40的固定装置。如图5中所示的,壳体20的第二壳体部分40具有本体部分41、一对侧壁部分42、第一弹簧部分43、一对第二弹簧部分44、一对接合部分45、一对第二锁定部分46、至少一对突出部分47、以及一对固定部分48。本体部分41为板状部分,用于将FPC60放置在其图中所示的上表面上。如图5中所示的,侧壁部分42为形成在本体部分4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上垂直于本体部分41的板状部分。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弹簧部分43由本体部分41通过悬臂方式支撑,从而能够沿同轴连接器10和匹配连接器70装配在一起的装配方向弹性变形。当将FPC60保持在预定位置处的同轴连接器10和匹配连接器70装配在一起时,第一弹簧部分43朝向匹配连接器70推挤被置于其图中的上表面上的FPC60。结果,FPC60的接触部分62A(见图6)和匹配连接器70的信号接触部分71A(见图7)可以自确定地彼此接触。第一弹簧部分43形成为以便在当FPC60在预定位置处被附接至同轴连接器10时与FPC60的接地连接部分63A(见图6)接触的位置处。因此,第一弹簧部分43还用作用于连接至FPC60的接地导体63(见图6)的壳体连接部分。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弹簧部分44形成在本体部分41上。第二弹簧部分44适于当置于壳体20上的FPC60由固定部分48固定时沿图中向上推挤FPC60的接地导体63。第二弹簧部分44形成在与固定部分48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处。结果,壳体20和FPC60的接地导体63可以确定地彼此接触。以此方式,第二弹簧部分44还用作用于连接至FPC60的接地导体63(见图6)的壳体连接部分。第二弹簧部分44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本体部分41的一部分41A用作壳体连接部分。如图5中所示的,接合部分45分别形成在侧壁部分42处。接合部分45适于分别接合FPC60的一对切口部分66(见图6)。具体地,如图3和4中所示的,在FPC60被置于壳体20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接合部分45进入FPC60的切口部分66并且沿FPC60的纵向方向与FPC60接合。结果,接合部分45阻止FPC60沿其纵向方向的运动,从而防止FPC60离开壳体20并且进一步实现相对于壳体20定位FPC60。以此方式,接合部分45还用作用于相对于壳体20定位FPC60的定位部分。如图5中所示的,第二锁定部分46分别形成在侧壁部分42。第二锁定部分46适于分别与第一锁定部分32接合,从而将第一壳体部分30和第二壳体部分40固定在一起。如图5中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同轴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17 JP 2012-2299211.一种同轴连接器,适于在保持具有接地导体和信号导体的连接对象的同时被装配到匹配连接器,所述信号导体布置在所述连接对象的平板部分的前表面上,从而实现连接对象和匹配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用于保持所述连接对象的导电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具有中空圆柱或者棱柱形状的壳体接触部分,用于与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壳体接触;第二壳体部分,具有壳体连接部分,用于连接至连接对象的接地导体;定位部分,分别形成于第二壳体部分的侧壁部分,用于定位所述连接对象以使得当在同轴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的装配方向上看时连接对象的信号导体的接触部分位于壳体接触部分内部;和固定部分,用于固定连接对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将壳体接触部分固定至第二壳体部分的固定部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适于在连接对象延伸的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口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