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包括一端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曲柄,曲柄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合部与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将曲柄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配合,卡合部与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在装配的时候非常方便,力的传递非常有效,能够可靠地执行断路器的关断/接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包括一端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曲柄,曲柄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合部与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将曲柄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配合,卡合部与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在装配的时候非常方便,力的传递非常有效,能够可靠地执行断路器的关断/接通。【专利说明】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
技术介绍
交流配电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电气系统的保护、配电控制以及状态检测。其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通信等技术,对配电网和负载的运行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用于实现电网配电自动化,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气通断控制、数据采集和监控、配电网故障识别与保护等。现有技术中,交流配电控制模块多采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断路器、过欠压保护模块、相序保护模块等实现通电控制和故障识别与保护。如中国专利《三相智能型交流配电箱》(【公开日】期:2010年09月01日)公开了如下方案:包括直流稳压模块、整定模块、短路/过载检测模块、漏电检测模块、过/欠压检测模块等等,对于这种电路而言,采用的产品功能相对单一,需要多种产品组合来实现,整体电路复杂、成本高。本公司的专利申请文件《交流智能配电控制装置》中提供了一种集成化的方案:一种交流智能配电控制装置,包括断路器、设置在断路器与电源侧或负载侧之间的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的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交流电源的电压、电流信息并输出至电能计量单元,电能计量单元进行预处理后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相序信息至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对各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驱动控制芯片,驱动控制芯片控制执行单元中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断路器的接通和关断。方案中,电机的正反转通过传动机构、执行机构转化成拨动操作手柄接通/关断的驱动力,电机和传动机构封装在电机壳体中,电机的转动通过传动机构最后转换成输出齿轮的转动,输出齿轮呈圆管状,圆管外壁上设置有齿轮盘,齿轮盘与圆管轴芯重合。在输出齿轮与操作手柄间急需设计一种执行机构,能够完成力的传递且便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能够将输出齿轮的正反转转化成拨动操作手柄的驱动力,且方便拆卸。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包括一端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曲柄,曲柄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合部与断路器的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将曲柄与输出齿轮同轴固定配合,卡合部与操作手柄构成卡接式配合,在装配的时候非常方便,力的传递非常有效,能够可靠地执行断路器的关断/接通。【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每个图的角度不同;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输出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装配在断路器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另一个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叙述。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包括一端与输出齿轮20同轴固定连接的曲柄11,曲柄1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合部12与断路器30的操作手柄31构成卡接式配合。操纵杆设置有卡合部12,这样就便于从断路器30上拆卸,曲柄11与输出齿轮20同轴固定连接后,输出齿轮2转动时,就能驱动曲柄11转动,曲柄11带动卡合部12摆动实现断路器30的关断/接通,该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不同规格的断路器30,对应不同的卡合部12,因此这里提供了两个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两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卡合部12的长度不同,卡合部12的尺寸与待装配的操作手柄31的柄端横杆尺寸相吻合,才能可靠地实现力的传递。卡合部12与操作手柄31配合的方式多样,这里优选地,所述的卡合部12呈槽形直杆状,卡合部12上的凹槽121用于容纳所述的操作手柄31的柄端横杆,凹槽121的长度与直杆的长度相吻合。由于操作手柄31的柄端横杆为圆柱状的,因此将所述的凹槽121槽底的截面设置为圆弧状,凹槽121的两个槽壁沿所述圆弧的切线方向布置,两个槽壁的间距逐渐减小呈收口状布置。这样设置的凹槽121结构,既便于卡接,又固定可靠。曲柄11与输出齿轮20同轴固定连接的方式也有多种实施方式,这里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工具即可进行安装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曲柄11通过连接轴13与输出齿轮20固定连接;连接轴13和卡合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曲柄11,另一端呈远离曲柄11的方向顺延,如图1至4中所示,连接轴13和卡合部12的顺延方向相反,这里需要注意,连接轴13的轴芯线方向与卡合部12的长度方向是平行的但不重合,两各方向之间存在间距,正是这个间距的存在,将连接轴13绕其轴芯的转动动作转换成卡合部12的摆动,卡合部12的摆动所划过圆弧段的中心即为连接轴13的轴芯线。所述的连接轴13的轴身上设置有平键131与输出齿轮20中设置的平键槽21构成配合,平键槽21由输出齿轮20内设置的两个凸块22之间的间隙形成,如图5所示;连接轴13远离曲柄11的一端设置止回爪132与凸块22的一个端面构成单方向的止回配合,所述的端面垂直于输出齿轮的轴芯方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止回爪132与凸块22构成配合的面与平键131离曲柄11较近一端的间距L等于凸块22沿输出齿轮20轴芯方向的长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曲柄11、卡合部12、连接轴13—体注塑成型构成操纵杆10。在装配时,首先将操纵杆10插置到输出齿轮20中,然后再装配到断路器30上,装配好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为了保证连接可靠,增加使用寿命,卡合部12与操作手柄31之间可加设螺丝固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输出齿轮(20)同轴固定连接的曲柄(11),曲柄(1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合部(12)与断路器(30)的操作手柄(31)构成卡接式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合部(12)呈槽形直杆状,卡合部(12)上的凹槽(121)用于容纳所述的操作手柄(31)的柄端横杆,凹槽(121)的长度与直杆的长度相吻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21)槽底的截面为圆弧状,凹槽(121)的两个槽壁沿所述圆弧的切线方向布置,两个槽壁的间距逐渐减小呈收口状布置。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柄(11)通过连接轴(13)与输出齿轮(20)固定连接;连接轴(13)和卡合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曲柄(11),另一端呈远离曲柄(11)的方向顺延,连接轴(13)和卡合部(12)的顺延方向相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交流智能配电控制模块的操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13)的轴身上设置有平键(131)与输出齿轮(20)中设置的平键槽(21)构成配合,平键槽(21)由输出齿轮(20)内设置的两个凸块(22)之间的间隙形成;连接轴(13)远离曲柄(11)的一端设置止回爪(13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兵,彭松柏,王燕玲,李申,李丽,倪永亮,戚于飞,孙文欣,吴婷婷,李晓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