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先钊专利>正文

一种塑钢型材结构及该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3475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5:40
一种塑钢型材结构及该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塑钢型材结构包括型材体,该型材体具有朝外的外表面和朝内的内表面,型材体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有金属层,由金属层将型材体的对应面包裹;型材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金属层相互独立。成型工艺包括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将熔化后的物料送入具有对应成型模具的挤出机上挤出并冷却定型,形成塑钢型材;2).准备宽度大于塑钢型材体对应表面的金属层;将金属层放置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上、并将金属层与型材体一起放入成型机上进行卷边包裹,使金属层牢固的裹覆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成型机包括机箱和布置在机箱上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压紧机构、导向机构、卷边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钢型材结构及该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钢型材,具体是一种塑钢型材结构,以及该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和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
技术介绍
塑钢型材主要是由PVC等材料挤塑而成的,其截面形状根据挤出机上的对应成型模具而确定。因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加工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在建筑材料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塑钢型材虽然具有诸多优异性能,但其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塑钢型材的表面易出现老化退色等现象,即塑钢型材的抗老化性能差,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外观。针对上述塑钢型材的抗老化性能问题,目前普遍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在原料配方中加入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进行改善,其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其非常局限,仅能对塑钢型材的抗老化性能作到相对的延长,无法作到彻底、有效地解决塑钢型材抗老化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现有塑钢型材存在的抗老化性能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结构强度高、抗老化性能优异、经久耐用的塑钢型材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目的之一的塑钢型材结构,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针对性强的成型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上述目的之二的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提供一种针对性强的专用加工设备,即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塑钢型材结构,包括型材体,该型材体具有朝外的外表面和朝内的内表面,所述型材体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有金属层,由金属层将型材体的对应面包裹;所述型材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金属层相互独立。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以卷边方式、或以粘合且卷边方式包裹在型材体的对应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型材体具有中空型槽,该中空型槽内设有相向凸起的、至少一对衬钢限位键,每对衬钢限位键与型材体的中空型槽槽壁构成衬钢槽,所述衬钢槽用于装配板状的衬钢。进一步的,所述型材体具有玻璃安装型槽,在玻璃安装型槽内的型材体上以热合方式设有密封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述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根据塑钢型材的设计要求,将熔化后的物料送入具有对应成型模具的挤出机上挤出并冷却定型,形成塑钢型材;2).准备宽度大于塑钢型材体对应表面的金属层;将金属层放置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上、并将金属层与型材体一起放入成型机上进行卷边包裹,使金属层牢固的裹覆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挤出机挤出的型材上、根据设计要求在型材的玻璃安装型槽相应位置热合固定有密封条。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金属层与型材体表面之间设有粘合胶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上述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所述成型机包括机箱和布置在机箱上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压紧机构、导向机构、卷边机构;所述机箱内布置有电气柜、驱动传动机构动作的电机和减速器,该电机和减速器的动作由电气柜内的电气元件控制;所述机箱的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沿着机箱的长度方向并排的多根立柱;所述传动机构主要由托辊和传动蜗杆构成;所述托辊为多个、通过各自轴承沿着机箱的长度方向并排装配在机箱的顶部,托辊的端部设有蜗轮;所述传动蜗杆沿着机箱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联接,传动蜗杆与托辊上的蜗轮相啮合;所述升降机构主要由门架、升降丝杆和传动杆构成;所述门架为两个、间隔固定在机箱的顶部,两个门架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传动杆长度;所述升降丝杆通过蜗轮竖向装配在门架上,升降丝杆的底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对应装配在两个门架上,传动杆与装配升降丝杆的蜗轮相啮合;所述压紧机构主要由压梁和压辊构成;所述压梁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丝杆底端,压梁的底部开有压辊装配槽;所述压辊为多个、分别通过各自转轴沿着压梁的长度方向并排装配在压梁的底部,压辊的辊体从压梁的底部延伸出;所述导向机构主要由匹配塑钢型材体底部表面轮廓的导向辊、对应塑钢型材体顶部侧面的导向轮构成;所述导向辊为多个、通过各自轴承固定在传动机构托辊之间的立柱上;所述导向轮为多个、通过各自导向杆固定在立柱上,导向轮的位置处在导向辊的正或斜上方;所述卷边机构布置在导向机构的下游,卷边机构主要由固定在机箱顶部两侧的多个进给座、卷边架和卷边轮构成;所述卷边架通过进给丝杠对应装配在进给座上;所述卷边轮通过转轴对应装配在卷边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门架上设有竖向的导轨副,该导轨副的滑块与压紧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限位杆,该限位杆装配在立柱上并延伸至压梁的顶部,通过限位杆压紧压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塑钢型材,通过在塑钢型材的型材体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置金属层,使其在阻断热桥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彻底地抗老化,这有效增强了塑钢型材的结构强度、杜绝塑钢型材发生老化退色等现象,使建筑物的整体外观长久保持,经久耐用;此外,通过在塑钢型材的中空型槽内设置衬钢槽,使插入衬钢槽的衬钢能够被有效、可靠地定位,避免传统U形衬钢因弹性作用而影响螺栓装配操作的问题出现,从而极大的方便了塑钢型材的安装操作,安装效率高,安装定位准确、牢固、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工艺专门针对表面包裹金属层的塑钢型材结构而提出,其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针对性强等特点,有够使金属层准确、牢固、可靠的裹覆在塑钢型材的对应表面,从而形成隔热保温、抗老化的独特塑钢型材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机是成型工艺中的专用设备,其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可靠、针对性强等特点,使成型工艺能够方便、顺利、可靠地实现。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塑钢型材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塑钢型材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成型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中代号含义:1—型材体;2—金属层;3—中空型槽;4—衬钢限位键;5—衬钢槽;6—密封条;7—衬钢;8—玻璃安装型槽;9—机箱;10-1—托辊;10-2—传动蜗杆;10-3—轴承;11-1—门架;11-2—操作手柄;11-3—升降丝杆;11-4—传动杆;12-1—压梁;12-2—压辊;12-3—限位杆;12-4—限位轮;13-1—导向辊;13-2—导向轮;13-3—导向杆;14-1—进给座;14-2—进给手柄;14-3—卷边架;14-4—卷边轮;14-5—进给丝杠。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塑钢型材结构包括型材体1,该型材体1的截面结构可以是多样的,具体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要求等而确定,这些都是现有常规的技术。前述型材体1具有朝外的外表面和朝内的内表面,在型材体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设有宽度大于它们的金属层2,即设置在型材体1外表面上的金属层2宽度大于外表面宽度、设置在型材体1内表面上的金属层2宽度大于内表面宽度,由金属层2将型材体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卷边包裹,但要求型材体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金属层2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外表面上的金属层2和内表面上的金属层2不能连通,否则将会形成传热的热桥,影响隔热保温性。为了使金属层2能够牢固、可靠地包裹在塑钢型材的型材体1对应表面,在金属层2与型材体1的对应表面之间涂刷或粘贴有粘接胶层,金属层2以粘合且卷边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钢型材结构及该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用的成型机,所述塑钢型材结构包括型材体(1),该型材体(1)具有朝外的外表面和朝内的内表面,所述型材体(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设有金属层(2),由金属层(2)将型材体(1)的对应面包裹;所述型材体(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的金属层(2)相互独立;所述塑钢型材结构的成型工艺包括下列顺序步骤:1).根据塑钢型材的设计要求,将熔化后的物料送入具有对应成型模具的挤出机上挤出并冷却定型,形成塑钢型材;2).准备宽度大于塑钢型材体对应表面的金属层;将金属层放置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上、并将金属层与型材体一起放入成型机上进行卷边包裹,使金属层牢固的裹覆在型材体的对应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包括机箱(9)和布置在机箱(9)上的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压紧机构、导向机构、卷边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主要由托辊(10-1)和传动蜗杆(10-2)构成;所述托辊(10-1)为多个、通过各自轴承(10-3)沿着机箱(9)的长度方向并排装配在机箱(9)的顶部,托辊(10-1)的端部设有蜗轮;所述传动蜗杆(10-2)沿着机箱(9)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联接,传动蜗杆(10-2)与托辊(10-1)上的蜗轮相啮合;所述升降机构主要由门架(11-1)、升降丝杆(11-3)和传动杆(11-4)构成;所述门架(11-1)为两个、间隔固定在机箱(9)的顶部,两个门架(11-1)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传动杆(11-4)长度;所述升降丝杆(11-3)通过蜗轮竖向装配在门架(11-1)上,升降丝杆(11-3)的底端与压紧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杆(11-4)的两端通过轴承对应装配在两个门架(11-1)上,传动杆(11-4)与装配升降丝杆(11-3)的蜗轮相啮合;所述压紧机构主要由压梁(12-1)和压辊(12-2)构成;所述压梁(12-1)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丝杆(11-3)底端,压梁(12-1)的底部开有压辊(12-2)装配槽;所述压辊(12-2)为多个、分别通过各自转轴沿着压梁(12-1)的长度方向并排装配在压梁(12-1)的底部,压辊(12-2)的辊体从压梁(12-1)的底部延伸出;所述导向机构主要由匹配塑钢型材体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先钊
申请(专利权)人:韩先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