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吹塑模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078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中空吹塑模头,包括模壳、设在模壳上的进料机构、设在模壳内的分流机构、设在分流机构下端的模芯和套在模芯外侧并固定在模壳下端的模环,模芯上设有通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进料装置,模壳内的分流机构包括与进料装置数目相同的中心分流流道,中心分流流道的顶端通过中心进料管道连接对应的进料装置。所述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中心分流流道中部设有一个分隔块,分隔块下方的模壳上设有可视线进料装置,可视线进料装置的出口与分隔块下方的第一中心分流流道连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塑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高阻隔 复合塑料瓶的中空吹塑模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来生产高阻隔复合塑料瓶的设备生产的三层复合塑料 瓶,其阻隔层的厚度不均匀,因此使用效果不好。其次,该设备无法在三层复合塑料瓶上增加可视线,使用者无法 观察到塑料瓶内的液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中空吹塑模 头,生产出来的产品各层的厚度非常均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中空吹塑模头,包括模壳、设在模壳上的进料机构、 设在模壳内的分流机构、设在分流机构下端的模芯和套在模芯外侧并 固定在模壳下端的模环,模芯上设有通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 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进料装置,模壳内的分流机构包括与进料装置数目 相同的中心分流流道,中心分流流道的顶端通过中心进料管道连接对 应的进料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在最外层增加 可视线,因此所述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中心分流流道中部设有一个分隔 块,分隔块下侧的模壳上设有可视线进料装置,可视线进料装置的出 口通过进料管道与分隔块下侧的第一 中心分流流道连通。可视线进料装置的出口的直径大小和分隔块下端的宽度差不多, 最好可以是相同。这样,可视线进料装置提供的可视线材料和第一中 心分流流道的物料在就可以在第一中心分流流道的下端汇合,形成一 个完整的圆环状的流体。所述进料装置和中心分流流道的数目均为三个。所述模壳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分流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在 上模壳和下模壳之间的外层分流梳、中层分流梳和内层分流梳。所述模芯包括外层模芯、中层模芯、内层模芯、过渡模芯和下模 芯,中层模芯套设在内层模芯外,外层模芯套设在中层模芯外,过渡 模芯固定在内层模芯下端,下模芯固定在过渡模芯下端,通气孔上端 进口设在内层模芯上部,下端出口位于下模芯下端,模环内侧面和下 模芯外侧面之间形成出料流道。还包括厚薄调整机构,厚薄调整机构包括厚薄调整套、压环和重 量调整套,模环通过螺纹固定在厚薄调整套下端,并位于下模芯外侧, 厚薄调整套悬挂在压环上,并位于过渡模芯外侧,压环通过螺钉固定 在重量调整套上,重量调整套固定在模壳上。模环内侧面和下模芯外 侧面之间形成出料流道,由于模环内侧面的斜度大于下模芯外侧面的 斜度,因此只需要通过拧动螺钉,调节压环与重量调整套之间的距离, 就可以带动模环相对于下模芯轴向运动,从而改变出料流道的出料口 的大小,达到改变生产出来的高阻隔复合塑料瓶的厚度。所述分隔块呈类似梭子状,第二个中心进料管道经过分隔块上部 的通孔,分隔块下部设有与可视线进料装置出口相连的可视线流道, 可视线流道的宽度与分隔块下端的宽度相同。这样,上端的第一中心 分流流道的物料被分隔块分隔开,沿着分隔块外侧壁流到分隔块下端, 和可视线流道的物料汇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状的流体。所述第三中心进料管道与第一中心分流流道相交处设有导流块, 导流块将第三中心进料管道与第一中心分流流道分隔开,导流块侧面呈类似梭子状,并且设有与第三中心进料管道连通的通孔;第三中心 进料管道与第二中心分流流道相交处设有导流块,导流块将第三中心 进料管道与第二中心分流流道分隔开,导流块侧面呈类似梭子状,并 且设有与第三中心进料管道连通的通孔。这样,上端的第一中心分流 流道的物料被导流块分隔开,沿着分隔块外侧壁流到导流块下端,再 汇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状的流体。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出来的高阻隔复合 塑料瓶各层的厚度比较均匀,并且在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在最外层增 加可视线,使用者可以通过可视线观察到塑料瓶内的液体,其结构简 单、易于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分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导流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中空吹塑模头,包括模壳、设 在模壳上的进料机构、设在模壳内的分流机构、设在分流机构下端的 模芯和套在模芯外侧并固定在模壳下端的模环18,模芯上设有通气孔 22,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三个进料装置,模壳内的分流机构包括与进料 装置数目相同的中心分流流道,中心分流流道的顶端通过中心进料管 道连接对应的进料装置。所述中心分流流道的数目和进料装置一样,也为三个,分别为第 一进料装置2 (被挡住,只能看见进口)、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第二 进料装置4、第二进中心分流流道5、第三进料装置6、第三中心分流 流道7;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的顶端通过中心进料管道连接对应的第 一进料装置2,第二进中心分流流道5的顶端通过第二中心进料管道 501连接对应的第二进料装置4,第三进中心分流流道7的顶端通过第 三中心进料管道701连接对应的第三进料装置6。所述模壳包括上模壳8和下模壳9,分流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 设在上模壳8和下模壳9之间的外层分流梳10、中层分流梳11和内 层分流梳12。所述模芯包括外层模芯13、中层模芯14、内层模芯15、过渡模 芯16和下模芯17,中层模芯14套设在内层模芯15外,外层模芯13套设在中层模芯14外,过渡模芯16固定在内层模芯15下端,下模芯 17固定在过渡模芯16下端,通气孔22上端进口设在内层模芯15上 部,下端出口位于下模芯17下端,模环18内侧面和下模芯17外侧面 之间形成出料流道。所述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中部设有一个分隔块23, 分隔块23下侧的模壳(即内层分流梳12)上设有可视线进料装置25, 可视线进料装置25的出口通过进料管道26与分隔块23下方的第一中 心分流流道3连通。可视线进料装置25的出口的大小和分隔块23下端的宽度差不多, 这样,可视线进料装置25提供的可视线材料和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 的物料在就可以在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的下端汇合,形成一个完整的 圆环状的流体。所述分隔块23呈类似梭子状,第二中心进料管道501经过分隔块 23上部的通孔231,分隔块23下部设有与可视线进料装置25出口相 连的可视线流道232,可视线流道232的宽度与分隔块23下端的宽度 相同。所述第三中心进料管道701与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相交处设有导 流块24,导流块24将第三中心进料管道701与第一中心分流流道3 分隔开,导流块24侧面呈类似梭子状,并且设有与第三中心进料管道 701连通的通孔241;第三中心进料管道701与第二中心分流流道5 相交处设有导流块24,导流块24将第三中心进料管道701与第二中 心分流流道5分隔开,导流块24侧面呈类似梭子状,并且设有与第三 中心进料管道701连通的通孔241 。此外,还包括厚薄调整机构,厚薄调整机构包括厚薄调整套20、 压环19和重量调整套21,模环18通过螺纹固定在厚薄调整套20下 端,并位于下模芯17外侧,厚薄调整套20悬挂在压环19上,并位于 过渡模芯16外侧,压环19通过螺钉固定在重量调整套21上,重量调 整套21固定在下模壳9上。模环18内侧面和下模芯17外侧面之间形成出料流道,由于模环18内侧面的斜度大于下模芯17外侧面的斜度,因此只需要通过拧动 螺钉,调节压环19与重量调整套21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带动模环18 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吹塑模头,包括模壳、设在模壳上的进料机构、设在模壳内的分流机构、设在分流机构下端的模芯和套在模芯外侧并固定在模壳下端的模环,模芯上设有通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进料装置,模壳内的分流机构包括与进料装置数目相同的中心分流流道,中心分流流道的顶端通过中心进料管道连接对应的进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新艺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