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属于支撑件技术领域,包括前板和连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两端的左、右侧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的第一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通过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边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提高车身A柱、B柱之间的轴向刚度,提高正碰性能,减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墙侵入量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属于支撑件
,包括前板和连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两端的左、右侧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的第一翻边。本技术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通过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边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提高车身A柱、B柱之间的轴向刚度,提高正碰性能,减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墙侵入量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专利说明】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舱后部结构通常包括前轮罩立板、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A柱外板下板、A柱铰链加强板、A柱内板等。目前,国内外主流车型均采用高强度钢材料及较厚的钢板加工发动机舱后部连接件,并且将前轮罩立板与A柱内板相连,在增加局部刚度的同时,使得正面碰撞传递路径连续。由于前轮罩立板一般设计成片状结构,横截面很薄,因此其强度很弱,没有抵抗能力,直接导致正面碰撞特别是偏置碰撞中,前门门框的变形量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结构简单,可以减小正面碰撞中的前门门框变形量且成本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中包括前板和连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两端的左、右侧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的第一翻边。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中所述左、右侧板后端的上部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用于与前轮罩立板连接的第二、三翻边。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中所述前板、左、右侧板、第一、二、三翻边均由热镀锌板制成。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中所述前板、左、右侧板、第一、二、三翻边的厚度均为1-2mm。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二、三翻边均通过冲压后弯折形成。本技术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通过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边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通过左、右侧板连接前轮罩立板,这样大大提高了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该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搭接稳定,受力时二者不会脱离,从而很好的吸收碰撞力,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该支撑件可以而提高车身A柱(前挡风玻璃和左前车门之间的柱子)、B柱(前、后车门之间的柱子)之间的轴向刚度,提高正碰性能,减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墙侵入量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通过在左、右侧板上部形成向内凹陷的第二、三翻边,进一步增强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更好的使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搭接稳定,受力时不会脱离,从而更好的吸收碰撞力,提高车辆正面碰撞中的吸能效果,有效减少门框变形。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本技术支撑件由热镀锌板材料制成,其成本低,易于加工且抗弯强度好。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将第一、二、三翻边均经冲压后弯折形成,该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包括前板I和垂直连接于前板I后表面左、右两端的左侧板2、右侧板3。前板1、左侧板2和右侧板3构成U型结构本体。前板I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4的第一翻边5。左、右侧板2、3后端的上部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用于与前轮罩立板6连接的第二、三翻边7、8。前板I的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第一翻边5,第一翻边5与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4连接。左侧板2后端的上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二翻边7,第二翻边7与前轮罩立板6连接。右侧板3后端的上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三翻边8,第三翻边8与前轮罩立板6连接。前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第一翻边5、第二翻边7和第三翻边8均采用热镀锌板制成。第一翻边5、第二翻边7和第三翻边8均通过冲压后弯折形成。前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第一翻边5、第二翻边7和第三翻边8的厚度均为l_2mm。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的前板1、左侧板2、右侧板3、第一翻边5、第二翻边7和第三翻边8的厚度均为1.5mm。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通过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边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通过左、右侧板连接前轮罩立板上,这样大大提高了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该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搭接稳定,受力时二者不会脱离,从而很好的吸收碰撞力,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该支撑件可以而提高车身A柱(前挡风玻璃和左前车门之间的柱子)、B柱(前、后车门之间的柱子)之间的轴向刚度,提高正碰性能,减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墙侵入量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通过在左、右侧板上部形成向内凹陷的第二、三翻边,进一步增强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更好的使支撑件与前轮罩立板搭接稳定,受力时不会脱离,从而更好的吸收碰撞力,提高车辆正面碰撞中的吸能效果,有效减少门框变形。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本技术支撑件由热镀锌板材料制成,其成本低,易于加工且抗弯强度好。本技术的进一步效果是:将第一、二、三翻边均经冲压后弯折形成,该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实现。IP梁是仪表板安装横梁;前门门框指AB柱之间的距离;踏板就是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防火墙就是隔离乘员舱和发动机舱中间的隔板,属于车身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和连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两端的左、右侧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连接前轮罩立板后连接板的第一翻边,所述左、右侧板后端的上部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用于与前轮罩立板连接的第二、三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左、右侧板、第一、二、三翻边均由热镀锌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左、右侧板、第一、二、三翻边的厚度均为l_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罩立板后端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翻边均通过冲压后弯折形成。【文档编号】B62D25/18GK203567825SQ201320448038【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5日 【专利技术者】齐齐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