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春力专利>正文

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0017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特别是一种工程造价低廉、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以下简称空交系统)。为了解决现有交通系统存在高造价、工期长、配套设施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由拱形托架、运行长廊、乘降平台、换线平台、信号系统、供电系统、微型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组成。拱形托架用于支撑运行长廊;运行长廊用于运行微型轨道车和行驶电动助力车;乘降平台和换线平台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统和换乘不同线路;信号系统用于自动控制轨道车运行;供电系统为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提供动力;微型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为乘客提供交通工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用于城市辅助交通,为人们提供一种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特别是一种工程造价低廉、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以下简称空交系统)。为了解决现有交通系统存在高造价、工期长、配套设施复杂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由拱形托架、运行长廊、乘降平台、换线平台、信号系统、供电系统、微型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组成。拱形托架用于支撑运行长廊;运行长廊用于运行微型轨道车和行驶电动助力车;乘降平台和换线平台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统和换乘不同线路;信号系统用于自动控制轨道车运行;供电系统为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提供动力;微型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为乘客提供交通工具。本技术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用于城市辅助交通,为人们提供一种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专利说明】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特别是一种工程造价低廉、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交通是困扰城市发展的突出问题。公路交通受到城市道路容量限制,而且碳排放量大,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较大;轨道交通具有交通顺畅、客容量大、环境污染影响较小等优点,但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工程造价昂贵、配套设施复杂、建设工期长等问题。城市交通多元化,充分合理利用城市有效空间,城市交通向城市上层空间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造价低廉、低碳环保、结构简单、方便快捷的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该系统由双层钢结构运行长廊组成,下层运行微型轨道车,上层行驶电动助力车,为人们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城市空中复合交通系统(以下简称空交系统)由拱形托架、运行长廊、乘降平台、换线平台、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微型轨道车和电动助力车组成。城市空交系统总体结构布局如图1,由拱形托架1、运行长廊2、乘降平台3和换线平台4组成。该系统建在城市交通主干线相邻的次干线上方,形成与交通主干线相邻的交通网络,用于缓解城市主干线的交通压力,由于高架在次干线上方,对城市市容市貌影响较小,采用电力驱动,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较小。在城市交通主干线相邻的次干线道路两侧按照一定间距打桩,浇筑钢筋混凝土下预埋件,在预埋件上安装拱形托架I ;在拱形托架I的上端安装运行长廊2,用于运行轨道车和行驶电动助力车;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合理位置建立乘降平台3,乘降平台3与运行长廊2相连接,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统;在运行长廊2两端延伸至与另外两条交通主干线垂直相接附近建立换线平台4,换线平台4的四个方向出口与运行长廊2相连接,用于乘客乘降空交系统和换乘不同方向线路;运行长廊2、乘降平台3和换线平台4均为双层结构,微型轨道车在两个换线平台之间的运行长廊2的下层循环运行,电动助力车在运行长廊2的上层按交通信号行驶。图2为拱形托架I的结构示意图,由一对拱形支撑柱5和连板6组成,拱形支撑5采用“工”字钢结构,下宽上窄,增加拱形托架I的稳定性,拱形支撑柱5的下部用螺栓固定在预埋件上,每对拱形支撑柱5的上部用连板6连接在一起,使拱形托架I上端形成安装运行长廊的平面,运行长廊单元安装在两个拱形托架I之间,若干个运行长廊单元组成运行长廊2。运行长廊2由若干个运行长廊单元组成,图3、图4分别为运行长廊单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由底横梁7、底顺梁8、侧立柱9、隔断顺梁10、隔断横梁11、电动助力车行驶底板12、轨道车运行底板13、上顺梁14、上横梁15、拱形彩钢瓦顶16、侧加强顺梁17、轨道车电源线18、运行轨道19、侧加强斜立柱20、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组成。运行长廊单元在工厂加工制作,每套运行长廊单元长度为30-50m,底横梁7、底顺梁8、侧立柱9、隔断顺梁10、隔断横梁11、上顺梁14、上横梁15、侧加强顺梁17和侧加强斜立柱20均用方管制作。将两根侧立柱9垂直焊接在底横梁7的两端上,两根侧立柱9的上端焊接上横梁15,在两根侧立柱9的中间位置焊接隔断横梁11,由底横梁7、侧立柱9、上横梁15和隔断横梁11组成一个“日”字形框架,多组“日”字形框架用底顺梁8、中顺梁10、上顺梁14和侧加强顺梁17焊接成整体,在底顺梁8与中顺梁10之间和中顺梁10与上顺梁14之间焊接加强斜立柱20,增加运行长廊单元的刚性;在运行长廊单元的两侧安装上侧板21和下侧板22,上侧板2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保证运行空间的亮度,下侧板22采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制作,使乘员乘坐空交不会产生眩晕感。在隔断横梁11上铺设电动助力车行驶底板12,电动助力车在此底板上行驶;在底横梁7上铺设轨道车运行底板13 ;在底横梁7上安装轨道车电源线18和运行轨道19,用于运行轨道车;在上横梁15上安装拱形彩钢瓦顶16。至此运行长廊单元制作完成。制作完成的运行长廊单元运送到施工现场,用吊车或专用车辆将运行长廊单元安装到拱形托架I上,由若干个运行长廊单元组成运行长廊2。建立乘降平台。在空交线路的适当位置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建立乘降平台,用于乘客乘坐空交系统。乘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图5、图6分别为乘降平台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由拱形支撑柱5,轨道车电源线18、运行轨道19、升降电梯23、乘降平台横梁24、乘降平台顺梁25、乘降平台底板26、阶梯27、隔板28、光伏电池板29和顶棚30组成。在空交线路设置乘降平台的位置按照4-6m间距安装拱形支撑柱5,在拱形支撑柱5上安装乘降平台横梁24,乘降平台横梁24用“工”字钢制作;在乘降平台横梁24上安装乘降平台顺梁25,乘降平台顺梁25用“C”形钢制作,在乘降平台顺梁25上铺设乘降平台底板26 ;在乘降平台横梁24的中间位置设置与运行长廊2相衔接的轨道车电源线18和运行轨道19,用于运行轨道车;在乘降平台两侧中间位置设置升降电梯23,用于乘客进入乘降平台;隔板28由方管和地板构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网,在“井”字形网上铺设木制防滑地板,隔板28将乘降平台分为两层,下层用于运行轨道车,上层用于行驶电动助力车;在上下层靠近升降电梯23位置设置沟通上下层的阶梯27,供乘客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顶棚30设置在乘降平台的上方,在顶棚30上按一定斜度和方向安装光伏电池板29,用于为电动助力车提供电倉泛。建立换线平台。在运行长廊2两端延伸至与之相交的主干线附近设置换线平台,用于乘客换乘不同方向的线路和乘降空交系统。换线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8,图7、图8分别为换线平台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由拱形支撑柱5、升降电梯23、阶梯27、底支撑面31、顺梁32、换线平台底板33、换线平台隔板34、轨道车环线35、换线平台顶棚36和光伏电池板29组成。在空交线路设置换线平台的位置,横顺两个方向加密安装拱形支撑柱5(间距设置4-6m);底支撑面31用方管制作,并且相互垂直焊接形成“井”字形网,安装在拱形支撑柱5的上端;在底支撑面31上铺设轨道车环线35,乘客在轨道车环线35的停车区上下车;在底支撑面31上安装顺梁32,顺梁32用“C”形钢制作;在顺梁32上铺设换线平台底板33,换线平台底板33用木制多层板制作,减轻换线平台重量;换线平台隔板34由方管和地板构成,用方管焊接成“井”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春力龚春环龚青泽
申请(专利权)人:龚春力龚春环龚青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